胡杨林社区-linqin-个人文章

小议民族精神

linqin
2003-01-13 10:17   收藏:0 回复:4 点击:4675

    民族精神者,一民族之灵魂也。大凡一种事物被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往往具有其神圣的特权,而民族精神更是如此,因此我选择民族精神作为讨论的对象似乎有些胆大妄为,为了不至过激,我不得不加了“小议”两个字。
  
  从最长期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可以说的确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民族,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便有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领跑了几千年,虽然最近的两百年有些不如人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谈论悠久历史的心情,不会抵消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崇敬。我们的媒体也不断的用民族精神来煽动感情,但仔细想来,我竟越来越觉得需要对民族精神作一下清扫了,也许我的这种清扫会让国人吃惊,也许会伤害部分人的感情,甚至还有一群年富力强之辈大有摩拳擦掌之意,但下面这段分析总是要写的:
  
  1、 有关“嗟来食”与“跨下之辱”的并举:相信这两个典故都是尽人皆知的了,两千年来这两个故事被人们广为传诵,而且都被升级为民族精神。现在试想,如果你走在街上就要饿死了,我摔给阁下一块面包,您吃还是不吃呢?吃则没有骨气,不吃则说明你不能忍辱负重,成不了大事,您怎么办?难道要吃半块吗?
  
  2、 有关“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极度荒谬性:“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面那句自然就是“志者不饮盗泉之水”了,如果不吃嗟来之食还算的上是出于骨气,那么不饮盗泉之水则只能算是自讨苦吃了,甚至是莫名其妙了。但这种精神却恰恰被后人所继承,同时也给我们找了不少麻烦,同时我也庆幸长江不叫“贼江”,否则不知要有多少人为此而“就义”,儒家之迂腐在此可见一斑。但国人又恰恰不是全都那么愚蠢,关于这盗泉,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而今之君子可以改其名而饮之。看来一个民族难得的一点创造力算是全都用到这里了。
  
  3、 有关“爱国”与“忠君”的混淆: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国与君相互混淆,忠君即是爱国,爱国即是忠君,但仔细想来,爱国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但君者非国,爱国与忠君完全是两回事。到了现在的世界,这个概念应该是爱国与爱政府的区分,政府不等于国,不等于民族,如果我们不分清这两个概念的话往往会因为“忠君”而“误国”。
  
  4、 有关民族精神的妄自尊大性:其实讲这一点我是要负责的,同时也注定会招徕谴责,但我还是希望这瓢冷水能让国人获得一丝清醒,我觉得民族精神应该代表一个民族的特点,而不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偶尔出现过一两个这样的闪光点,一两个这样的英雄人物就可以把这种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的层次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话:“勤劳(勇敢、团结、热情、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友好……)的中华民族,括号里的形容词可以横向扩展至任何一个褒义词,反正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历史上总能找出那么一两个来,(试想如果没有的话,根据语言演化的规律,汉语中也不可能有这么一个词汇了)但所有的这些都能算作民族精神吗?
  
  民族之大义往往容不得有人侵犯,但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语言上的快感,文字上的便宜,即便是用来育人也需要一种务实与诚实。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民族精神也需要作一次打扫了,但打扫归打扫,千万不要镀金。其实这篇千余字的短文也不可能说清什么,在此不过是希望有这样一瓢冷水,给那些需要清醒的人一丝清醒而已。
  
  『原创』(0001)

作者签名:
有一个mermaid,如果她会孤独,我就是merman~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