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论语三笑

般若草
2007-02-10 11:43   收藏:2 回复:14 点击:5117

    博友司马桥的“良师益友团”皆名人,我有遥远之感。司马说:贺雄飞·文坛曾经因你而雄飞!于是点击贺雄飞,静静读来,恰逢提到论语,有感留言。因我有“南怀瑾论语词典”,故将留言整理过来,想必另有意趣。
  
  贺先生之【从《论语》和《圣经》看中犹文化的差异】,不太认同于丹先生的一些《论语》解说。我也有异,现放到一起,同志者一读三笑。
  
  贺雄飞先生文章节选(一):
  (一)【子贡问政一节: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于丹的解释如下:
  第一, 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 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 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首先,我认为于丹的解释不够准确:第二句“有粮食才能丰衣足食”太罗嗦,第三句错误,乱用“信仰”二字,国家不能用信仰二字,按字典里的解释“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新华字典》P145),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新华字典》P481)。显然,把这样的国家作为一种信仰是可怕的。所以,我认为对这句话应翻译如下:一个国家只有足够的兵力和丰厚的粮食才是强大的,老百姓才能对它有信心。否则就是歌颂暴力和专政,显然不应该成为老百姓的信仰。】
  
  般若草解读——
  ①足兵者,军队建设。古代诸候小国,千乘兵车。现在就是国防建设。
  ②足粮者,财政税收。古代农业社会,粮为国库之源,粮仓是财政之保障,天下粮仓!现在工商社会,工农商都在里面,综合经济为财政之本。
  ③民信者,民心。现代观念: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国家政治对人民的凝聚力。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方针政策,和天道得民心,百姓才能信而拥之,乐而行之。这样政府才能顺利实现政治意图,把国家真正治理好。
  
  
  贺雄飞先生文章节选(二):
  【紧接着学生们又问孔子,上述三条太多了,如果去掉一条,你说先去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说,再去一条呢?孔子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的解释是:“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我认为这句话的翻译又是错误的,按于丹的解释,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要让人民信仰这个国家,有何理由?这不是为独裁和专制寻找借口吗?我的翻译是: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兵力,也可以吃不饱肚子,但老百姓不能没有诚信(或信仰),否则个人很难发达,国家很难繁荣富强。】
  
  般若草解读——
  孔子已经回答了治国三要,子贡问次之。那么最重要的两件事呢?最重要的一件事呢?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民信(民心)。
  我们的工作经验,一个公司也好,一个行政单位也好,新提任一个领导或业务主管,如果他私下的口碑不怎么样,大家对他的人品和能力不信任,他的工作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这就是人心,民信,为政为业,可大可小,缩小到为人处事,道理也一样。
  
  从另一个角度,过去农业社会,粮食就等于税收。“去兵去粮”也可理解为减兵减税。兵、粮、民心者,国之并举三栋梁,若不得已而轻一呢?过去大灾饥荒年,国家财政就面临不得已境地了!通常皇家丰年增税,灾年不减,往往民不聊生,贫苦深重。试想,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还不造反吗?如果有道明君,丰年不增税,灾年减免粮食税,缩减军费,节省朝廷内部开支,那就和天道,得民心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了民心,什么难关都能度。现在国际政治,不也常听说“赤字”“裁军”“压缩投资”吗?孔子早就说了。
  
  关于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天时自古都有死年----大灾荒年.
  社会政治自古都有死地---百姓起义造反!
  民不信不立----失去民心,世乱权危,民怨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贺雄飞先生文章节选(三):
  【总之,类似于上述错误的翻译在于丹的书中比比皆是。比如说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翻译为“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多么蹩脚的翻译啊,不忍卒读。】
  
  般若草解读——
  “己欲立而立人”-----自己要想立足于世,先要能立足于人群。一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先要与人达成共识,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一意孤行,必定难成。一个国家政治的方针政策,若违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广大人民的意愿达不成共识,强权政治能多久?必致乱世,短命而终!这就是政权没有立于人(民)。无法立于人(民),就无法自立于世。
  
  “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人生事业通达,必须通达于人情和事理。情之必然,事之因果,通而知其变,达而极其远,知人知物而天人和一,然后可达人知命。为政为人,道理一也。为政之道“人”为百姓。做人之道“人”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情耶。
  
  
  最后还有点感想: 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治国的过程,推而思之,那么“兵”者,既自己生存竞争的国防力量,行走江湖的武功。这个“武功”就是立世的本事——百工技巧。一技之长,皆可立世。“粮”者自身的财政收入——知识和道德综合修养资粮,它是立世成业的资本。“信”者自身的人缘,就是情商吧,这是最重要。凡成人成事,百分之20的智商,百分之80的情商。我们远观历史,近顾身边,知识与技能上好的,不一定能成就事业,人品知识好的也不一定被重用,有的人虽然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家庭婚姻不幸,最终也没有大的前景,走向辉煌。这就是情商的问题。“情商”实际上是个宗教问题,它不纯粹是道德,但本于道德良心,是人性的智慧,不可说,不可求,在于人事中悟。
  
  所以,人可以少一点本事,穷一点不怕,但要有人缘,人生就快乐幸福了。人缘就是民信人心。民,众人也。
  
  

作者签名: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