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1 点击:1053 发表时间: 2006.02.17 07:55:47

论罗牧·之七


  论罗牧·之七
  
  罗牧对“江西派”形成的贡献和历史成就
  
   明末清初,董其昌把由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两个派系,南宗画的始祖,上溯到唐的王维,北宗的大家,则首推江西钟陵(今南昌进贤县)的董源和巨然;下至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建立了南画的基础,对后代影响甚巨。明代前半期北宗盛行,中期以后南宗复兴,由沈周、文徵明及董其昌三位大家领起,率有众多名家辈出。由明末贯通有清一代,盛况未见衰微,生根于元代的南画,从此绽放出绚烂的花果。
   随着南宗画系的盛行,形式主义的抬头,使得南宗画体本来志在隐逸以及具有放逸思想的绘画精神丧失了。表现得尤为突出的这便是清初六大家的作品,王石谷、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吴历以及与罗牧有交的恽南田,这些人物虽在山水绘画领域内有着拔翠的表现,但是其承袭因旧的风格,笼罩了整个以追求形式主义的南宗画系,并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这种影响下,整个绘画界进入了一种一味摹古而不知有自家的面目。
  罗牧绘画风格形成的时期,虽然处在明末清初董其昌松江派风格,以及董其昌“南北宗”绘画理论占领画坛主导地位的时期。但是,罗牧山水画的风格,却是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这种力量的形成,它不得不归咎于康熙初年的政治宽松大环境。
   清初,康熙皇帝为了在政治上力争尽早消除“满汉畛域”的妨嫌,采取了一系列的怀柔政策,从而使得清初的学术界,在充分尊重汉儒孔学的前提下,文化、艺术均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明。中国画坛在这种大环境中,亦相应地有了较为活跃的气氛,人们不仅可以用包括明代在内的、历代遗留下来的各种艺术流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在这种氛围里,蕴育了一批突破陈习陋轨、按照艺术本质精神和规律进行创作的群体,这就是包括罗牧在内,以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梅瞿山、石溪、弘仁、龚贤等人。这些活跃在扬州、江西、安徽的书画家们,虽然承袭了董其昌“南北宗”的学说,继承了董其昌在山水画方面的主要成就,但是,在个性表现及传统文人画中,她所追求的“静美”和“柔美”的意趣,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将这一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四王和吴恽派,还相继出现了史界所称的野逸派、浙派、吴派、金陵派、新安派和江西派。
   这些派别的组成人员当中,由于历史变革等原因,个人的经历、心理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艺术家们的心目中,皆具有较完整及较高尚的人格追求:清高、厌俗;追求飘逸、高古;崇尚魏晋之风的人格品行。他们写诗作画,既不是以为当朝的皇家服务为目的,更不是以追求时人欣赏兹以炫耀为自豪,其作品完全是以一种纯粹的自娱和自我精神充填为目的。这些人员的作品,较之于四王影响下,主导画坛的那种萎靡沉闷的山水风格,则完全具有着一种别开生面的气象,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八大山人和石涛。
  罗牧亦是这支别开生面、异军突起队伍中的急先锋之一。
  罗牧在这生机一派的艺术领域内,虽然由于其所受的教育可以说不如任何一位艺术家,其艺术主张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流传。但是,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则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绘画新生力量所应有的整体风格和个性特征,其作品“林壑森秀,墨气滃然”,展现了一派平淡天真、岚气清润的景象。
  清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给商业社会以极大的空间,这个相对于传统士子阶层的新生力量,很显然地对历史和传统的负担要少得多。而作为新型的有产阶级,其诞生后的精神需求,必然要有相应的精神产品来填补,罗牧作品中那种摆脱崇古压抑、沉闷风格的作品,以其滋润和秀美,赢得了世人的欢迎。那种常给人带来由于认识不清,而出现尴尬的狂草滥题,在罗牧的作品中,则被明快简洁的平淡天真,岚气清润风格所替代。
  罗牧作品被社会认同和与现实需求更为接近的原因,从主观上来分析,罗牧没有八大山人、石涛那样由于其独特的身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刻意的与社会保持距离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又因为罗牧出身于平民阶层,其作品中又没有媚俗、追求那种以古为荣的时代迎合。从客观上来说,罗牧作品与社会的贴近性,正是崇古势力与新生力量发生尖锐冲突而社会进行选择的中庸表现。当然,这也是罗牧面对崇古势力和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所做出的扬弃行为。
   罗牧作品的风格,相对于八大山人、石涛作品中本质的自娱性质外,社会习惯势力对艺术的惯性力量,也相应地起着一定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清初早期摹古一统天下的时候,罗牧作为这一时期打破清初僵局最有力、最让人们接受的新生力量,罗牧的历史贡献是八大山人、石涛等所不能类比、更是不能抹杀和替代的。
  罗牧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使那种新生的美学力量让世人逐步接受,最终得以彻底改变。这一贡献的结果是:八大山人、石涛等个性更具特色、更加高尚的巅峰作品,被社会所认识所接受,亦为“江西派”的形成,创建了条件。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论罗牧·之七 回复时间: 2006.02.20 02:38

    相关链接:
  
  
  论罗牧·之二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15
  
  论罗姆·之五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14
  
  论罗牧·之七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61
  
  论罗牧·之九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60
  
  
  注:相关文章最好是一个帖子的形式出现,这样方便读者阅读,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
  
  此链接有可能不完整,还请作者细细整理为盼。
  
  此文有一定的深度,通过时,编辑并没有一个很深的理解,羞愧难当,还望专家多多给予指正。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