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7 点击:859 发表时间: 2006.02.13 08:17:53

论罗牧·之五


  论罗牧·之五
  
  明清易代给罗牧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罗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明清交替、变迁巨大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在这个特定的
  历史时期相互胶着、相互变化。罗牧虽也算是一位由明朝过渡到清朝统治的“遗民”,与林时益乃至“易堂九子”这些明遗民们有过频繁的接触,但是,他与许多同时代的文人和艺术家、以及严格意义上的明“遗民”,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作为一个具有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画家,甲申之变的巨大变化,罗牧并没有去领会,因为这一时期,罗牧还不具备有我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画家身份。因此,作为一个深山里从事茶叶生意和爱好书画的青年人来说,其思想意识是不可能受到任何冲击的。
  其次,1644年的甲申之变,对于那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然
  而,对于罗牧来说,则是他人生面临重大转折的开始。
  从记载中我们知道:罗牧走出钓锋黄潭的第一步,是追随因这一巨变而来宁都避祸、并改名易姓的宁献王朱权后裔林时益。
  林时益和“易堂九子”避祸宁都翠微峰的事实,不仅让罗牧能够有机会由一个深山里的“饭牛”年轻人,结交到当时最好的一流学者,从而使得罗牧今后的人生法道路,发生了实质上的巨大转变。因为王孙出身的林时益,不仅身怀祖传的书画、诗文和教养,而且还具有一般的雅士文人都爱,但却不具有的种茶、品茶和制名茶的技艺。
  就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易堂九子”中的魏祥写有《与罗饭牛》诗;魏禧有《余有寒溪闻落木衰草,出行人之句,罗饭先为作画复赋》又名《题罗饭牛画》诗;曾灿写有《为张方伯题罗饭牛画山水册》诗。这些因甲申国变之故,而隐遁宁都山中的名士聚汇,其影响对于罗牧未来的成长,以及后来作为艺术家的罗牧来说,应当都是不无关系和至关重要的。
   第三,在我们已知罗牧的友人当中,遗民阶层中的有以八大山人、朱容重、恽寿平为代表的人物。在清朝官吏当中,有以江西巡抚宋荦、江宁同知、漕运总督、后又为江西巡抚的郎廷极为代表的人物。
  罗牧与这两类人物的交往,也都是与这个巨变的时代分不开的。
   罗牧以贫寒的布衣及一介茶商的身份立世,这个巨变的时代,给了罗牧以极大的机会。
   甲申之变的翻天覆地,让那些贵为王孙的公爵诸如八大山人、朱议=等人,一下子由原来的金枝玉叶,落魄到了连普通的庶民百姓都不如的“卑微”地步。这种由时代的变化而形成的社会平等地位和心理平等地位,是罗牧这位平民布衣,获得了与曾经受到过良好教育的遗民王孙、雅人宿士们交往并平等待之的重要社会基础。
  平等地位的相交,加上罗牧商人性格中的优长,从而使这一相交不仅互得利益,而且给后人留下了相交的佳话。当然,艺术的共同兴趣和爱好,亦是这一相交的手段。
   而罗牧与宋荦、郎廷极为代表的新贵官吏阶层的交往,则更多、更明显地得益于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以罗、宋二人相交为例: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俩人相处在清初这一充满着“满汉畛域”妨嫌的特定历史时期,康熙一朝需要以仁政的手段来感召、笼络这些汉族文人士大夫的归附,宋荦以一个清政权的封疆大吏的身份,如何会心甘情愿地来俯就、结交一位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茶商和画家?罗牧如日中天的名声,与宋荦交往后所获得的平民与权贵完全平等的“二牧说”,又如何能够成立?当然,这一切又都是以罗、宋二人对书画艺术有着共同的爱好,并以此作为这一特殊情感的承载手段的。
  值得注意和必须要阐明的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江西军政大权集一身的宋荦,选定罗牧为自己作为笼络江西士子文人的重点对象的原因。
   罗牧作为一个与前明王朝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瓜葛,且又是一个以茶商身份跻身于艺术行列的人物,这除了好接近外,又不至于会引起世人,特别是前朝遗民阶层的注意,这应当是宋荦与罗牧交往并关系密切的根本原因。
  罗牧具有着任何前朝遗民和文人士子都不具备的与宋荦相交的优点:即介于文人和商人之间,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说白了,在满族政权与明朝汉族遗民的妨嫌之间,罗牧是一座最理想、最好的桥梁。这种桥梁作用,我们还可以在八大山人给方士琯的一封信中得到证实:“昨有贵人招饮饭牛老人与八大山人……”宋荦要请遗民王孙的八大山人,则需要罗牧与八大山人同来,这种清朝官员与遗民之间桥梁的作用,应当是不值得任何怀疑的。
  因此说,明清之际的巨大变革,人与人之间,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社会地位的平等获得和交往,是成就一代大画家罗牧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论罗姆·之六 回复时间: 2006.02.13 16:46

    深层研究....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论罗姆·之五 回复时间: 2006.02.20 02:38

    相关链接:
  
  
  论罗牧·之二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15
  
  论罗姆·之五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14
  
  论罗牧·之七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61
  
  论罗牧·之九
  
  http://www.my510.com/exforum/ex.php?exid=18060
  
  
  注:相关文章最好是一个帖子的形式出现,这样方便读者阅读,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
  
  此链接有可能不完整,还请作者细细整理为盼。
  
  此文有一定的深度,通过时,编辑并没有一个很深的理解,羞愧难当,还望专家多多给予指正。
  

回    复    

回复人: 由由 Re:论罗牧·之五 回复时间: 2006.02.21 03:52

回    复    

回复人: billy8352 Re:论罗牧·之五 回复时间: 2006.05.09 00:55

    我是宁都人,作者是哪里人?
  曾灿的墓地给你找来了。
   

回    复    

回复人: billy8352 Re:论罗牧·之五 回复时间: 2006.05.09 00:56

    还有
   

回    复    

回复人: billy8352 Re:论罗牧·之五 回复时间: 2006.05.09 00:56

    还有
  曾灿的墓碑有这样的几句话
  
  明文学生易堂友生彭士望?x志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x吉士xxx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遍修侄徐元正写丹
  
  等等
  
   

回    复    

回复人: 海云轩主 Re:论罗牧·之五 回复时间: 2006.05.09 23:50

    谢谢billy8352先生上传的关于曾灿墓碑的相关图片。
   作者萧鸿鸣(海云轩主)乃江西南昌人氏,现定居北京已十有四年,因研究八大山人而涉及到与八大山人相友善的罗牧,故有此文。
  关于本文:
   在写本文的1998之前,鄙人尚在《中国收藏报》任总编之时,曾亲前往罗牧的故乡江西宁都县钓峰乡黄谭村考察,并在罗牧的后人处得阅道光版的罗牧《家谱》,同时购得一部近年编修的罗牧《家谱》。在宁都考察期间,得到宁都钓峰乡党委、客家人协会,县文联、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宁都师范学校、翠微峰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帮助,方将此文完成。此文自初稿形成,一直都在不断充实史料的过程当中,故历经多年,又将搜集到的一些零星史料,编纂完成了一部较为详尽的《罗牧年谱》。后将相关的章节,先后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等相关刊物上。文章刊登后,在江西史学界和美术史界及引起了一些反映,特别是罗牧的生卒年和“江西派”画派的相关问题考证,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人民美术出版社多次要求能将这些研究出版成单行本的《“江西派”开派画家——罗牧》一书,但苦于出版经费,至今书稿上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不能付梓。
   再次谢谢您对鄙人关于罗牧相关文章的关注,并望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若有罗牧的相关史料,望能不吝赐教!
  作者:萧鸿鸣(海云轩主)2006年5月9日23点53分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