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yfm-个人文章】
岁月悠悠
□ yfm
2006-03-04 15:50
收藏:0
回复:9
点击:867
汽车飞驶在新天北公路上,我们朋友一行六人去北山石梁景区玩,途经一个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龙皇堂,它是当年的北山区委所在地,离城区三十华里,但这三十华里起码有二十五里是盘山公路。从金鸡岭上去开始,黄沙铺面的公路一直沿着崇山峻岭蜿蜒向前延伸,道路窄、转弯多,险象环生……
时间过得真快,离一九八六年丈夫调离出原单位下山,已过去了二十年,望着窗外后移的风景,我在努力寻找着当年收藏在脑海里的记忆…….
车子到了转弯的地方,司机放慢了速度,当年陡峭、狭窄的黄沙路面已被宽阔的柏油马路所取代,为防止车子打滑失控,在转弯的地方还铺上厚厚的青石板路,在新修马路时,有几处特别陡的地方已被炸平,坐在车里也没有了以前腾云驾雾的感觉。经过的几个小村庄,立在公路两旁的建筑物还和当年差不多,一样的被葱郁的树木掩映着。只是记忆中很有山区特色的房屋已留存不多,较为现代的建筑随处可见。只有哪望不到尽头的连绵起伏的高山和从窗外飘进的山区特有的潮湿空气,帮助我打开封藏了的记忆,那几排没有翻新的公房包括过去的区委所在地和农技站所在地,还残留着过去的影子,它们记载着岁月走过的痕迹,记载着曾在这里走过青春岁月的人们的足迹矗立在那里。
丈夫一九七六年农校毕业,被分配到农业局,后又被安排到北山农技站工作。这里是全县交通最不方便,生活条件又极差的山区。他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年。婚后,每年的夏季,我总有几个休息天带着儿子到山上避暑。也更了解了他们工作环境的难苦,山上除了拂面的空气清新、加上山区的静谧和触手可摸的茫茫林海外,剩下的就没有一点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办公室和宿舍同在一排二层楼房里,最尽头的一间作为办公室。房间里总有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扑鼻而来,雨季过后,满地的淤泥,一走一打滑。没有自来水,洗衣服和生活用水都得到山脚下的一口井里去打。有时候,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洗衣后顺便提一桶水上来,晃到山上,不但中途要歇几歇,桶里的水也会洒掉不少。衣服、被褥要常翻晒,否则,阴暗潮湿的空气能把夏季里收藏的棉被霉烂掉……
艰苦的环境也许更能磨练人的意志、能培养一个人的素质。当年他们一起工作的都是陆续从农校刚毕业就分配到这里的,按照领导的说法是先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几年。加上外县分配来的二个毕业生,他们共九人,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个个都充满乐观、充满真情,相互间信任、互助。这种现象现在已很难见到了。
没有蔬菜吃,大家一起动手,在房前屋后开荒,种下瓜果蔬菜。虽然没有食堂,人人在煤油炉上自己开小灶,但很多时候都是在站长动手搭起的灶上一起动手做饭,一起用餐,随时都有种大家庭般的温暖在。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农技站早已撤掉,九个人的人事关系也早已随着所学的专业,重新按排到农、林、水电各系统,北山区只剩下一个农科员留守。在各自的战线上,有几个人现在已经成了单位的领导。但他们之间曾经有过的纯真感情还在,每当逢年过节相聚在一起,没人会记得现在的地位和差别,只会平等地沉醉在过去的那一段艰苦而美好的交往中,那一份青春岁月里真真切切的纯真感情将会永远收藏在大家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