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膑儿-个人文章

回想版纳

膑儿
2006-02-25 10:31   收藏:0 回复:4 点击:3663

    其实,西双版纳的旅游,我仅在景洪市呆了四天。去了市郊的森林公园,远一点的傣族园,在远一点的野象谷这三处地方。总之都是绕着景洪市转。但我从心里还是喜欢版纳,版纳地这样叫,好像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版纳人。
   
   版纳给我的印象,除了众所周知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之外,就是人的友善。刚到景洪的第一天,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儿子就在一个广场上摔破了下巴。一个不认识的人给我们招来出租车,到了医院没有挂号,医生也不告诉我要多少钱?给儿子洗了伤口,缝了针,包扎完才淡淡的告诉我到哪里付费。记得当时虽然这样质朴的民情,也没有换来我对景洪的好感,出了医院心里对那个地方恨得牙痒痒。 
  
   恨归恨吧,大老远的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去到那里,也不能就这样算了。好在儿子对他的伤口不在意。医生缝针的时候哇哇的大吼,好痛啊!一包扎完又开始灿灿的对我笑。于是我就领着儿子在我们到版纳的第二天,真正开始我们的版纳之旅。 
  
   版纳实在是美丽。百年老树,又长又粗的藤蔓,不分主人贵贱都在屋檐下笑开了脸的花,触手可及的棕榈树,高高的椰林,还有蓝得透亮的天。这些用美丽如画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画是死的,生活在画里的人会给画带来韵律般的流动。作为我这个外乡人对版纳人较深刻的印象却是淳朴的友善。初到版纳找不到便宜一点的旅馆,找不到景点,找不到去景点坐车的地方。所有这些不知道都是很有礼貌的动用这张嘴,“请问一下……”反馈给我的都是详尽得仿佛对方头脑有点白痴的答复,一遍又一遍怕你不明白。假如你运气好的话,问到一个人,在回答你的问话前,会先送你一脸的微笑,让你的心情也如版纳的天气。 
  
   在版纳也遇到过让人哭笑不得,缠得人心烦的人,都是在景点里居住,十岁以下的小女孩。傣族园里一群孩子在他们住的傣家竹楼式样的木屋下玩一只未熟的西瓜,看见我看他们,作鸟雀惊散,躲在木柱后面露出一只眼。和他们说话又一个个走拢来。开始怯生生的,慢慢的活跃起来。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穿着仿佛没有洗干净的傣家筒裙,灰暗的颜色,深色的分不清是布上的花还是污渍,话最多,脆生生的童音。阿姨,和我照相,照一次一块钱……你要看我家的房子也可以,是五块前。在园子边缘一个村寨走,被一个较大一点的女孩子手拿一双做工粗糙的银筷子,拦住不让走。阿姨,买一双回去做纪念,纯银的……那股做生意的劲让卖了三年童装的我也自叹不如。版纳在我眼里是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美人,有着老子的不知道礼,却按礼的道理做事的那份天性淳朴和自然。这两个孩子是这个美人脸上的雀斑。想到她们还是孩子,心里又越茫然。 
  
   美人长了雀斑终究还是美人。皮尔·卡丹,班尼路,李宁,米奇,红蜻蜓等所有这些商业上响当当的品牌,到了版纳都脱去了竞争的锐气,只留下产品本身的唯美,绅士般装点着景洪的街道,和版纳媲美。 
  
   版纳是美丽的,版纳人是淳朴和友善的。但时间呆得一长,就感受到一种温暾暾的停滞不前的感觉。现代城市里激烈的竞争,高压的生活使人疲惫得忘记了心里有的温情,筑起四面墙保护自己关闭自己。我想我是不求上进的,喜欢在玩了一天后坐上可乘六七人的巴士,让司机一个个的把坐车的人送到家门口,在车上倦倦的听司机和坐车的朋友热烈的聊天(其实我一句也听不懂),等到朋友下车递烟递车钱时才知道他和司机不过是同一城市的陌生人。疲倦的时候版纳人馈赠一份惊喜。等我在旅馆门口下车,递给司机一根甘蔗,司机笑笑的拒绝,才猛然想起一个朋友说过,“在我们版纳水果吃不完,用来喂猪。” 
  
   版纳再好没有我的家,回到贵州以后,又常常带着乡愁般的情绪思念版纳。总想再一次的斜挎小布包,耳边伴着如林间流淌的山泉般的“葫芦丝”,在景洪的街上慢慢的走。假如下一次去的时候又遇上那个长途客运站的列车员,我就告诉她,我还记得她,上一次是她像个空中小姐一样照顾着因为晕车吐得天翻地覆的我。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