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寒鸦-个人文章

因为母爱的两次感动

寒鸦
2006-02-15 13:09   收藏:1 回复:10 点击:4580

    正月半从家里回公司的车上,偶尔翻看《青年文摘》上的一篇真实报道,很是受感动。大概内容记叙下来是这样的:
  
   在我国的青海省,有一处山村严重缺水,每人每天的尽量供水就是三公斤,这包括洗刷、饮用、做饭和牲畜的用水等等。水的来源是当地的驻军部队每天开车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过来,然后发送到各家。水资源的紧张可想而知。
  
   有一天,部队的送水车行使在公路上,被一头瘦弱老迈的老黄牛挡在路中间,任凭士兵怎么驱赶,老牛就是不挪动半步。士兵们原来也经常见到有牲畜挡道要水的,但这次像这头老牛这样执着还是第一次见到。后面阻挡停下来的车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议论着。
  
   老牛的主人闻讯赶来,二话没说,拿起牛鞭就抽。老牛的背脊上很快留下一道道的血印,血沿着肮脏的毛发慢慢往下浸染,可老牛低着头,任凭主人的吆喝和眼睛含泪的抽打,依然没有挪动半步。
  
   周围的人群都被老牛的固执感动着,一位士兵端起一盆水,含着眼泪说道:“我今天就算是犯错误,我也要给这老牛三公斤水。”水放在了老牛的面前,人们并没有看到它会如饥似渴的毫饮一番。老牛只是低下头,用舌头轻轻的舔上几口,然后转过身来,向后背的小山坡“哞哞......”几声。从山后轻快的跑出两头牛犊来,在它们妈妈面前,惬意的喝起水来。
  
   读完这段真实的报道,我无语着,一丝丝的酸楚弥漫在眼眶里,这让我想起了昨天在家乡里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村里的高婆婆近90岁了,是村里活在的最老的一位长者。高婆婆的身体肥胖臃肿,无力的双脚已经负担不起沉重的身躯,只能是每天躺在她家门前的躺椅上耗费时光。高婆婆是“死”去过几次又活过来的人,每次家人为她准备后事的时候,为她把寿衣都穿上了,她又会奇迹般的活过来。这样的折腾折磨着她唯一的儿子---八爷。
  
   我们村里管父辈的所有兄弟都称“爷”。八爷高高瘦瘦的,是看起来非常精悍的那种男子汉,年轻时候的身躯就像一枝被强大的弓弩放射出去的箭矢一般。多年的苦难生活磨弯了八爷的腰,现在的他只能的佝偻着身子走路。八爷的孝顺是全村出名的,高婆婆的起、食、住、行都得他来料理。每天早上背上高婆婆到门口,晚上再背她上床。人家说高婆婆一次次的“死去活来”是挂念着她这唯一的儿子。
  
   八爷家是个大家庭,三个儿子,四个孙子,最小的也有13岁了,挺热闹的家庭。正月十五这天,村里的年轻人都在他家玩牌,人进人出,一派忙碌的气象。我去参观的时候是下午2点左右了,高婆婆依然躺在那椅子上,头发越见稀少和灰白,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如筛子一样稠密,右眼已经瞎了,偶尔用浑浊的左眼打量一下家里的来人。很少说话,好象基本上失去了说话的功能。
  
   路过婆婆身边时,我照例礼貌的和她打个招呼后就准备离开,但我听到一声微弱的喊声:
   “羊(我的乳名)......”
   我看着婆婆,是她在说话,她的嘴唇在翕动。好久没见过她说话了,肯定有什么事情。我俯下身子,把耳朵凑近婆婆嘴边。
   “孩子,求你个事情,他们都在忙着,没听见我说话。你八爷身体最近身体不好,一早就出门上后面山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吃饭,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的。”
   缓了口气婆婆继续说:
   “孩子,婆婆心里慌慌的,放不下心来。麻烦你上后山去找找你八爷,叫他回来吃饭哈!”
  
   我答应了高婆婆。
  
   听完婆婆的话,我的眼框湿润着。这样的节日里,大家都在各自快乐着,没有人想起出门劳作的八爷吃饭了没有,出事了没有,包括他的儿孙。只有婆婆,90岁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心里一直记挂着自己的儿子,记挂着出门的儿女的健康和平安。
  
   记录下上面的两段文字,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什么矫情的评论和肤浅的赞美都是多余和空洞的,对母爱的感受,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而无力,一个人只有,也只能是用心灵和行动来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才是对母爱最真实的诠释。
  
   虽然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这个权利......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