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风乍起-个人文章

湖石逮鱼

风乍起
2006-01-25 04:31   收藏:0 回复:5 点击:4039

    (一) 湖石印象
  
   市场附近,路中央有个大花圃,顺着南面那条路子往前走,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庄稼地;路两旁,依稀有些人家,那就是湖石自然村了。这里是我妈的娘家,居住的都是郭姓人家,人数不多,小时侯经常在此出入,相熟得很。
  
   这里有全岛最为开阔的庄稼地,农户分到的田地也比别村的要多出不少。他们一年四季在上边劳作,种植各类时兴蔬菜、番薯、花生等,收获不错,得益于一条狭长的河谷-----“湖石谷”的灌溉。这条淡水河弯弯曲曲,几乎贯穿这片平原,似乎最旱的年景,也不曾见其枯竭。
  
   在我才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五六个人一同来这河里耍水。游得乏了,想到这水里边有一种特大的“蛤”,大伙儿来了兴致,一个个像小鸭子似的潜起水来。河底都是淤泥,经过一番搅和,水都变浑了,底下什麽也看不清,双手乱摸,既怕踩到碎玻璃片儿,又怕一不小心抓到水蛇。我那会儿胆子真是小得可怜,只敢在浅水处沿着河岸一路踩过去。不料竟也小有所获,到手的“蛤”当然比水中央的小得多了,但也足足让我好一阵子高兴。回去后我们把这些大“蛤”炒着吃,结果才闻到香气就捞起来,吃在嘴里,满是浓烈的泥土味儿;因为肉儿半生不熟,后来好几个人都拉了肚子。
  
   长大后,才知道当年掘走的这些大"蛤",其实就是所谓的"河蚌"了.多少年前的事儿,至今想来,还是有滋有味的。
  
   (二) 见证逮鱼
  
   这一日中午放学,车子在院子里还没停稳,邻居乌爬嫂子就心急火燎地找上门来,要我背她去湖石。原来近年这条河承包给私人养鱼了,主人家打算把河里现有的鱼全捕捞上来,换养河虾。这不,鱼儿大面积降价,草头鲢不分大小,一斤才两元。乌爬嫂和她的丈夫金龙那一家子可是出了名的嗜鱼如命,这可是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啊!他们说了,多买些回来,就是吃不完,晒成鱼干作配菜也值。今儿一大早,金龙就到河里帮忙逮鱼去了。
  
   我们到得那儿,公路边早已摆起了几个鱼摊.他们大多是附近消息灵通的人家,先从河里低价购买,然后上岸分类,按大小重新定价,借此转手赚钱。瞧现在这人头脑有多精明!我把车子往路口随地一搁,跟上乌爬嫂,踏过木板桥,到河中央的六角亭去看个究竟。
  
   刚好金龙这一网捞了一担,几乎全是中等偏上的大头鲢鱼。看着一网兜吐泡瞪眼、活蹦乱跳的鱼儿,闹得人心里头痒痒的,恨不能自己也下去捞一网上来。这么多,金龙还嫌不够,决意要再次下水。这人有一手过硬的泥瓦匠的活儿,从不怕脏、累,这当儿卷着裤管,还不管不顾呢。四边上围着一大群人儿,个个挑箩带筐的,看情况还排不上号,几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嘴里头一个劲儿抱怨着:等了一个上午,怎么还轮不上我们?
  
   看看那些尚在水中提着渔网的捕鱼者们似乎要转移阵地,我这边也一路小跑,沿河堤追上前去。看着人家逮鱼,竟然也是如此带劲的一件快事!
  
   第一网由河的北面拉向东边。到底没打上多少来,主人家在没腰深的水中推一个塑料大桶,不待岸边人抢,早把这些鱼儿全接走了。只见他人到六角亭下,堤上已是人头攒动,想要鲈鱼、鲫鱼还是鲤鱼的,发一声喊,放下个小木桶接上岸去称了就成。这时候太阳顶上来了,正当人困马乏,不知哪个人提来了一袋绿豆饼,那些拉网的就上到滩头,席地而坐,大口大口地吞咽起来。所有人都冲鱼而来,或捞,或买,或卖,惟独我一闲人,空手而来,全凭兴致,取出新近刚买的诺基亚6020,一顿乱拍。闪光声响,引得众人侧目而视,倒是显得我与这个场面有多么格格不入了。
  
   吃罢绿豆饼,接下来这网就从刚才那位置向西南方向斜拉开去。开始时线放得挺长的,不时有鱼儿高高跃起,脱网而去。待到范围进一步缩小,金龙一声响喝,水里的人围成拢,岸上的人齐劲拉,任由那鱼儿乱闯乱跳,也只能撞着人墙摔回网里头去。这一网收获可就大多了:一篮子一篮子往外放口子,称都来不及,你瞧这水里头到底能有多少鱼呢?估摸总得有千把来斤吧!人们闻讯而至,有挽起裤腿踩到水里挑大鱼的,有抢着拉着要给她们先盛鱼称鱼的……这场面眼看着要失控,矮胖的男主人发狠吼一声:“抢什么抢,没看这一网有多少吗?哪个都有份,急什么!”秩序这才稍见好转。篮子里刚称好的鱼儿,因为装得太满,捡一条蹦两条,直往水边跳去。我想把这情景拍下来,于是让镜头尽可能地靠篮子近一些。怎奈人群拥堵,最后的效果图却是:鱼儿是摄到了,但只占画面的一小半,看起来不清不楚的;倒是有位买鱼的妇女,她的头发给挤占了大半个镜头。唉,我这摄像技术哟……
  
  

作者签名: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