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思源奕奕-个人文章

儿时的中秋(纪念已逝的人)

思源奕奕
2005-12-05 10:54   收藏:0 回复:6 点击:858

    在我的家乡,西北一个贫瘠的山村,在传统和贫穷的影响下,每一个民族的节日都有自己古老而单纯的庆祝方式。中秋节就是几个庆祝的节日之一,我们不叫过中秋节,叫过“八月十五”。
  我十岁以前没有见过月饼是什么样子,更别说吃了,我们中秋节是不吃月饼的,吃“枣馒头”,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枣树,一到八月十五枣子红彤彤的挂满了枝头,奶奶挑最好的摘下来洗干净,用小刀仔细的去掉枣核,将去核后的枣子一层一层铺在和好的白面团上,然后在上面盖上提前准备好的另一块白面团,放在锅里蒸熟后,再切成各种形状的夹心枣馒头。白白的馒头红红的枣子,光看起来就特别诱人,我小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做的枣馒头,有时还没出锅,我就巴巴的站在灶台边等。
  这就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中秋节美味了,我快十岁时,家里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叔叔们都参加了工作,爷爷退休后也回到了村里,安心的养老。每年中秋节,在外的家人都会回来看望爷爷奶奶,奶奶早早的就做好了枣馒头,像我爬在锅台上等着吃她做的枣馒头一样,眼巴巴的站在村口张望,等着儿女们回来吃她精心准备的枣馒头。我经常陪着奶奶一起等,我在等他们带更多好吃的给我。
  爷爷告诉我说:“城里人八月十五吃月饼”,我说我也想吃月饼,爷爷就哄我“叔叔在城里工作,八月十五回来一定会买的,到时候全都给你吃”,我想也会的。此后每年中秋都和奶奶一样盼望着他们早早的回来,与奶奶看到他们的高兴相反,我特别伤心,因为从来没有人带月饼回来,记忆中那几年的中秋是不快乐的。
  第一次吃月饼的年龄记不大清楚,但那个深夜,我却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年我因为贪玩被石头砸了脚,天天坐着不能动,急得直哭,白天哭累了就睡,睡醒了晚上就折磨爷爷和奶奶,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东西,一会吵着要上厕所,乐此不疲,折腾的爷爷和奶奶夜夜陪着我熬眼。爷爷实在困的不行就和我讲条件,怎么样你才肯睡觉,“我要吃月饼”,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我觉得最难实现的事情,“好的,吃了你必须睡觉”。爷爷披着衣服下了炕,在一个比我还高的老式柜子里翻了半天,我瞪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爷爷的手,我不相信他能从柜子里找出月饼。可爷爷转过身时,手上多了一个红色的铁盒子,笑呵呵的让我看,我那时候已经开始读小学,能认识上面的四个字“中秋月饼”,那一刻的欣喜我至今都无法形容。爷爷和奶奶小心翼翼的打开那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四块圆圆的,上面带花纹的月饼,爷爷拿了一块给我,我拿起来就咬,可那月饼硬的一点都啃不动,爷爷试了半天都掰不开,说可能放的时间太长了,别吃了好不好,我放声大哭。后来爷爷和奶奶找了一把小斧头,洗干净,硬是将月饼砸成了小块泡在开水里让我吃,我觉得特别好吃,就让爷爷和奶奶也一起吃,就那样我们祖孙三人在半夜愣是将那四块月饼给砸着吃了。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我已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小家,爷爷也于十年前离开了我们,老屋院子里的枣树依然是年年开花结果,父亲和母亲守着老屋生活,奶奶住在县城的楼房里,却整日以泪洗面,她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又是一年中秋时,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早早的摆上了柜台,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对月饼的渴望,对节日的欣喜,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却格外真切。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