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鱼一声-个人文章

三十自述•引子

木鱼一声
2005-11-30 02:44   收藏:0 回复:8 点击:3700

    1972年5月(公历6月)的月圆之夜,我出生在冀南平原一个不足千人的村落里。据县志记载,这个叫做W的村子,原来姓W的人居多,后来由于战乱,村里的人逃的逃、死的死,没了人烟。朝廷就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至此。现在,村里没有一家姓W。后来的一场大水把这个村子拦腰截断,这就是今天东西W村的来历。我家在西W村。
  村子周围有很多枣树。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前后,枣就成熟了。远远望去,葱茏的绿叶间点缀着颗颗大红枣,宛如碧绿的毛毯上镶嵌了紫红色的珍珠玛瑙。最美的还是摘下一颗来,放到嘴里,嘎嘣一咬,甜甜的味道霎那间传遍全身。那时候,枣树都是集体的,没分到各家各户,不许偷吃的。但孩子的天性常使我们铤而走险,在大人的严密监控下赚了果实,真是“难能可贵”呀。
  这里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花生、豆类等等。原来村民都过着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生活。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家家聚在一起,鸡鸭鸣叫,人声欢笑。虽然清贫,但是其乐融融。近些年来,商业的气氛席卷了这个不大的村庄。年轻的姑娘小伙都去方便面厂、制钉厂、建筑队等等上班了,有的出去经商了。经济条件大大改善,村里的路面硬化了,墙也刷得很干净,栽了树。有的家庭盖起了楼房。但村里显得冷清多了,留守多是老人和孩子。以前有结婚的路过,村子里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还有人拿出一条板凳拦住路,让吹鼓手表演一阵才会放行;现在,结婚都用汽车,也没有几个人出去看,呼地过去了。
  民居是四合院。严严实实,大门楼、影壁、正房、偏房、厨房、猪圈、厕所,一家一家,分得清清楚楚。近些年,在乡政府的引导下,各村制定了内容大体一样的《村规民约》。但是,习俗和惯例还是发挥着殷实的作用。
  以结婚为例,还是要经过以下几种环节和仪式(以下内容引自家乡网站,稍加修改):
   议婚:经媒人向男女双方分别介绍对方的住址、生辰年月、家庭经济情况(特别是房屋、土地情况)、家庭成员,而后双方各请阴阳先生算卦,如果双方的生辰八字和信址方向无“克”,则男方通知媒人约定时间“相关”。
   相亲与订婚:相亲时,男女双方各带有礼物。若双方均看中了对方的高矮粗细,黑白胖瘦相貌,则交换礼物,意为“相中”。之后,双方再请阴阳卜卦,按双方的生辰八字及住址方向择期,然后以大红纸写清所择良辰吉日,送新娘入宜用的属相,及新娘下轿时轿头所指的方向等事宜,由男方家长携带女方所索之彩礼至女方家,商定迎娶事宜。
   做新被:娶亲之日的前七天,男方家必须做完新被褥新枕头。做针线活时,忌用寡妇及怀孕妇女。枕头不缝口,被褥里放些大枣,取意“早子”;放些花生,取意“插花着生”,即又生男孩子又生女孩。做被褥至少做四被四褥,禁忌单数。
   娶亲:是日,男方家门口贴红对联,红“双喜”,挂红绸,红灯高悬。早饭后,迎亲队伍出发。队伍有娶亲花轿二乘(后是马车、现在是汽车),去时,新郎乖坐较彩的一乘(带花的马车、汽车),另一乘由一长辈乘坐。女家准备简单宴席待宾。男方由长辈从带领入宴,说些吉利话,等待女方梳妆打扮。女方怀揣铜镜、大葱、艾枝,经三吹三打后上较彩的那项轿或马车起程,返程的轿或车不走来时走过的路。至男方家时,新郎进入洞房照四墙角拉弓射箭,女方的车乖按原定方向停下,三吹三打后下车。新娘过鞍马进洞房。正中午开始拜天地,主持仪式的大声呼唤亲属们掏拜钱,新娘给婆母磕完头后,婆母给新娘磕头钱,然后送入洞房,晚宴后开始闹洞房,娶亲三日不分辈份大小,均可闹洞房。
   接闺女:翌日晨,新娘家人去新郎家接闺女。在新郎家宴罢后,接新娘回娘家住一天,晚上再送回去。三天过后,新娘回娘家先住三天,回新郎家住六天后,再回娘家住九天,取“先三后九,越过越有”之意。之后往来可以随便。
   送夏:婚后的第一个仲夏,娘家人携大杏、瓜果及熟食品至新朗家赴宴,谓之曰“送夏”
  若是自由恋爱,在一般村民看来还是不顺眼的,会招致闲话,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添枝加叶,比当事人清楚多了。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