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浅赏“大贵州滩”的神奇

鸣笛
2005-11-15 11:31   收藏:0 回复:7 点击:3740

   
  在人们眼里,贵州是一块神秘的土地。不仅在于它山奇、水奇、洞奇、人奇,还在于它有着“沉积岩王国”和“古生物王国”之美称,80%以上是沉积岩分布区,是出产古生物化石的一方宝地,保存有大量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群。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保存完整的化石里包含着的生命信息,可以完整地感受到整个地球演化的过程,可以让人真切地触摸到生命的进化和发展,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特色。而隐藏在罗甸县方圆几百公里的一片崇山峻岭中令中外地质学界瞩目的三叠系“大贵州滩”,在这里有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初期的化石,其间暗藏着破解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密码,为我们研究地球历史中二叠纪末90%以上地球生物为何突然灭绝以及当前的地球环境变化是否会发生类似灭绝,三叠纪生物为何在短期内复苏和繁荣等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
  
  “大贵州滩”的神奇魅力,使得众多的中外学者接锺而至。如今,让我们用自己的身心,去叩动“大贵州滩”的大门并浅赏它的妖娆。
  
  何为“大贵州滩”?“滩”者,乃河海边淤积而成的平地或沙洲;“大”者,则非河流能形成,惟有浩瀚大海能称之。由贵州地质学家魏家庸倾注一生而命名的三叠系“大贵州滩”不是一般的形象上的比喻,更大的意义是以海相沉积为主的这块神秘土地被中外地质学界誉为“研究三叠纪的宝地”。在贵州以黔南罗甸县为核心的一大片三叠纪沉积地层区域,是距今约2.5亿年间发育在深海盆地中的一块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深海、半生海、浅海、陆地等各种环境的沉积岩石都有,故名“大贵州滩”,这些环境是海陆生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换言之,这个时期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位于“大贵州滩”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环境没有明显变化,它是一些生物免遭厄运的“避风港”,这些存活的生物为三叠纪生物在短期内的复苏和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因而有专家说,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海百合化石的宏大规模而令世界震惊,在贵州西部创建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的条件是无与伦比的。
  
  化石里蕴藏着生物栖息的信息,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发现古生物化石的意义不仅是常人眼里的稀缺性与可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它深藏的不可或缺的科研价值,谓之“形象易得,意境难求”。无论是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脊椎动物化石还是遗迹化石,作为保存在岩层或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能够反映生物活动而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们不仅能生动地注解神秘的史前世界,而且本身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关于它的重要意义,地质学界是这样描述的:假如地球历史是一部书,化石就是镶嵌在文字中的图片。
  
  显然,被称为孤立台地的“大贵州滩”奠定了它独一无二的学术地位,而赋存其间丰富完整的化石则记录了三叠纪生命信息。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可与当代的“大巴哈马滩”等相比较,是全球范围内研究二叠纪末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三叠纪生物复苏和生态系统重建过程、下/中三叠统界线等的理想场所,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这一区域集中展示了二叠纪到三叠纪地质变化的过程。正如地质学家魏家庸所说:“就像上帝之手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没有间断地按下的快门,这段历史在此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史前世界的生命演化并否一帆风顺。最近一次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恐龙就是在这次大灭绝从地球上消失的,据说这次大灭绝是由彗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但是,在地质历史时期这还不是规模最大的,也不是唯一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历经坎坷,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而每次大灭绝之后,都是一次生命大爆发。根据化石记录,在寒武纪末期、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均发生过物种大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在短时间内灭绝,只剩下少量低级的生物。乃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此后在三叠纪,这些生物通过至少200-400万年的时间才逐渐进化为高级生物,并使整个世界逐渐繁荣。而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生了第四次生物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人类关于生命的探索没有止境。仅就生物灭绝事件已“引无数风流人物竟折腰”。因为研究生物灭绝能够使人们通过历史看到全球变暖、人口膨胀给地球带来的坏处和人类应该做些什么。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都在寻找导致2.5亿年前这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努力解答此后生命的复苏过程何以如此漫长。而隐藏在地球某些角落或称“避风港”的地质标本就成了他们索求“密码”的“藏宝图”。
  
  二叠纪曾经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作为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它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科学家普遍认为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是造成这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相当活跃,使得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并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成为地球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很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不但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而且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脊椎动物在二叠纪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早二叠世的植物界面貌与晚二叠世相似,仍以蕨类为主,但晚二叠世出现了银杏、苏铁、本内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呈现中生带的面貌。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在距今2.5亿年至大约2.05亿年前,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具体时间较难界定)。因为最初研究的地层明显分为三个部分而得名。在我国,三叠纪形成了一条大体上以古昆仑-古秦岭-古大别山连续而成的界限,这条界限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内陆盆地型沉积,发育有干燥气候下形成的红色地层,以及三叠纪中晚期半干热和温湿环境下沉积的含煤、含油岩系。而这条界限以南,则属于海相沉积区,主要沉积形成石灰岩等海相地层,因此呈现出“南海北陆”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三叠纪中后期才开始发生了变化。“大贵州滩”的原始状况就是此时形成的。
  
  三叠纪的生物界面貌大大不同于晚古生代的二叠纪,虽部份继承了古生代的生物成分,但更重要的新的生物类型的出现,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三叠纪时陆地上被松柏,苏铁,银杏和真蕨等植物所覆盖。迷齿类两栖动物在三叠纪时大部分已经灭绝,只剩下全椎类,而原始的无尾类两栖动物已经出现。爬行动物成功地进军海洋,槽齿类爬行动物迅速发展,达到最大的多样性而种类繁多,并在中期进化出了原始的恐龙和最早的鳄类。在三叠纪晚期,真正的哺乳动物出现,它们与恐龙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中生代。人们所熟知的恐龙出现于三叠纪中期,大约2.28亿年前。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但直到三叠纪末,恐龙才成为陆地上最常见,最大的动物。地质学界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的绝灭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绝灭事件。但三叠纪与其后名声显赫的侏罗纪相比,一般未被人们熟识,甚至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字眼。
  
  “大贵州滩”既是世界为数不多的“避风港”,埋藏的化石特别丰富。石炭系的腕足类化石,放射虫化石,二叠系蜒的化石、牙形石,三叠系的藻化石,海百合、水螅、苔藓虫化石都极为丰富,在全国地质界是非常有名的。从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蜂拥而至。在这里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初期的化石中,期待从这里找到破解二叠纪末期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生物灭绝事件这一谜团的密码。对科学界以至世人来讲,这皆是一件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事。
  
  贵州西部是一个三叠纪的博物馆。贵州龙、海百合、鱼龙便是贵州三叠纪的三大特征。贵州龙动物群和关岭生物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三叠纪的古生物化石群。有人说:“研究三叠纪,只有集中在贵州西部就可以完整地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是一个三叠纪的科普教科书,在这里可以“触摸”到三叠纪的各种生命信息,真实感受到2亿年前地球环境。贵州地矿局总工程师王尚彦博士不止一次对新闻媒体说过这样的话:不仅是神秘的化石可以佐证三叠纪的魅力,马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黄果树瀑布群、天星桥岩溶地貌、龙宫溶洞、织金溶洞等我省西部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由三叠纪地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甚至,贵州西部的许多石头寨,它们的房子从墙壁到顶盖都是由三叠纪地层中的岩石修建。这些都可以成为建设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部分。
  
  不容讳言,这其实也是贵州的优势特色所在。
  
  
  
  

作者签名:
鸣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