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爱上散步的鱼-个人文章

乞丐和“真假”问题

爱上散步的鱼
2005-11-13 21:43   收藏:0 回复:13 点击:4970

    乞丐和“真假”问题
  
  
  小时候我特别的懒,所以我母亲老是说我做乞丐都没前途,而我不以为然。在我高一那年,父亲很严肃地问我:“你最希望自己有的本事是什么?”我想了想:“分清真假。”因为那时候刚好被人骗过一回,心中很是不爽。结果我父亲眼睛一竖,扬起蒲扇一般的巴掌,就想往我的脸上抽,后来又在半空中停住,摇了摇头作罢。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说到“分清真假”就要挨耳光。有一段时间似乎明白了——那天我忽然觉得分清真假是最难的事情:刚来大学的时候,我在东街口看见一个左手残疾的乞丐,然后就很仗义地给他一块钱,可是回来再经过他身边时,我很惊奇地发现他残疾的变成右手了,心中愤愤不平。后来听说这边的乞丐大部分都是假的,很多都住上三室一厅了,家里存折上的1后面带一长溜的蛋,吓得我直哆嗦。
  然后我就想起我小时候老妈说的话,并且开始相信它。如果要我假装成肢体残缺的样子去博取别人的同情,我是万万做不到的。然后我就开始思考关于“真”和“假”的问题,一想到真假我就想起我爹的将至未至的耳光。我猜到他要抽我耳光的原因——因为世界上最难分清楚的东西就是真和假了,想要分清世上所有事情的真假,要么你是精神病人撒癔症,要么是对世事一无所知。我想,当年父亲忽然掌下留人,也正是知道我对世事一无所知的缘故。外国有句谚语:上坡和下坡其实是同一条路。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真假的界限没有我们想象的一样泾渭分明。古人不是也说过“假到真时真亦假“么?
  想起这句话感觉就像在绕口令,绕来绕去连自己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更不知道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接着我又想到了冯梦龙在一篇小说开头写的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倘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些故事说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不过我却另有看法。我在设想,如果当年周公旦周围没有那些“流言”给他警醒,他会不会就真的这么恪守臣子之道呢?据我的了解,每个人在自己一帆风顺的时候都不太习惯给自己泼冷水,而是需要别人帮忙;而王莽在“谦恭下士”的时候身边的人如果没有使劲地往他脸上贴金,说一些类似“你比我们的皇上好多了”的话,王莽会不会起“反心”也还是未知数——如果我整天都听到别人说我有“当皇帝”的本事,我想我忍不住真的会去试试看。当然我现在作这些假设全是扯淡,历史不会重复,更不可能让我拿来做试验。
  记得一位老师说:有时候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也是靠不住的。我信。比如我看到的左右腿可以轮流残疾的乞丐。有时候假象看起来比真实明了得多,所以也容易取得信任。
  再后来我出门看见了乞丐也很少表示自己的“爱心”,老是担心受骗。可是在有时候看见一些无法作假的“残疾”的时候又于心不忍,感觉自己成了冷血动物。经过很长时间的挣扎,才作出了一个决定:“碰到要钱的,就买三个馒头给他;遇见要饭的,适当给些钱。”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就知道。也许,对乞丐这么“遛”也是一个策略
  ——可是我又想到,万一那些乞丐也看了这篇评论,全部都明确说明自己是“要饭的”,那我就彻底没辙了。
  由此可见,真假问题是最让人头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取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有时候给馒头,有时候给钱,让假乞丐琢磨不定自己是该要钱还是该要饭——但是这样已经陷入真假不辨的境地。是骡子还是马牵出去遛了也分不清楚的话,还不如省点时间、省点力气,呆在书房喝茶,还不如就这样让真的和假的暧昧生存。
  有人说,相安无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互相欺骗。或者这的确是是真的。
  
  补记:过了几天,再看这篇文章,我又开始怀疑我爹想抽我的动机:因为他是一个很“智慧”的人,我想到的他也一定能想到——难分清,和不去分清是两回事。
  是骡子还是马,牵出去不管能不能分清楚,都还是得让它遛遛。起码可以提醒那些假装是马的骡子,不能那么高枕无忧地冒充马,随时都有可能被揭穿的危险。虽然还是无济于事,但只要能给它给点心理压力也是好的。
  
  
   2005-11-13于望鸽楼
  

作者签名:
我应该有很多你的回忆,但我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很茫然。我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阳光和你一起消失。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