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读《屠夫看世界·序》的一些杂感

雪堂
2005-10-31 15:39   收藏:1 回复:4 点击:3232

    最近偶然看了孔庆东为陆步轩《屠夫看世界》出版做的序,虽然题目俗不可耐,里面的瓤却没有什么问题。2003年陆先生以“北大才子的身份在长安街头卖肉”消息,俨然就是扔给北大的一颗重磅惊雷,舆论一片“哀鸣”,直到读了今天这篇序,我才知道了个所以然。
  
  正如“乡长‘下来了’以后变成了三胖子”一样,北大这种圣地洗尽铅华,还原到一个人文院校的本真,终于卸下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大师压在头上的盛名的重荷,自觉地按照当今大学经营的市场规律来授业办学,可谓涣然一新生。然而,人文哪去了?北大的老毕业生在先师纷纷下世之后失去了精神依存,开始逐步惊醒,对大学这种丧失了魂魄的躯壳越来越不满起来,批评成为主题。当年同陆步轩一同毕业的北大毕业生,大概就没有其他人愿意放下身段去卖肉的,陆步轩既然抄起了“张飞的营生”,除了说明陆先生对自己的人生的看法,其对当代大学学历、对历史名校人文专业现状的态度再不必明言。这使人不禁想起了余杰,他没有这样剑走偏锋,看他批评北大之状令人快意恩仇,刀笔实在是又快又锋利。在他的笔下,肃穆而神圣的人文殿堂,在成千上万文学青年膜拜、检阅之后,很快就显出斑驳掉皮的不堪来。
  
  孔庆东在上述序言里老实地说到。今天有些学校动辄说自己培养了多少官员与多少亿万富翁,再加上多少明星和三流小说作者,我们应该以之为耻。这样说话,到是对良心负责了,却没有对市场规律老实。普通老百姓斥巨额家产投资中国大学,人家要的是回报可不是人文精神,他们要的是涨水的船,学校不老老实实把牌子整地锃亮,不遵循经济规律来办事,怎么能叫负责任呢。
  
  以上这三人,我忍不住是要支持的,不为别的,就为他们都已经步入中年,还有为大学精神鼓与呼的兴趣,他们的同学都在哪里呢。俗气地讲,北大出身,恐怕已经写论文、熬资格多年了吧,成天想着,这回横竖怎么地也该轮到我了吧。
  
  看龙应台女士开讲“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呢?简单说来,就是文、史、哲。这种具体化给我印象很深。文、史、哲是人文吗,当然是。它们首先是先人的思想,然后变成人文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假以时日,人文的思维方式就变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人,就被“人文”了。那么,人文究竟是不是社会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需要。如果某个办学者振振有辞地说:社会涵盖了个人,个人突出了,社会一准提升了。倡导人文是要看个人的需求,社会没有义务对个人的人文启蒙负责,个人需要也是为了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人文而追求人文。如果他们说出这样的话来,那些在广场上演说的“人文”就很不好收场了,它的听众也不敢多说话。因为,很多追求人文的人,恰恰就只是为了纯粹追逐人文,追求人文的理想,追求人文的生活方式而呼喊“人文”的,他们只愿意享受人文给自己带来的舒适、愉悦之感,只想着用人文素养来完善自己,超越别人,超越平庸,而根本不想人文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另外,即便是这样,眼看着人文之不行于世,我们,每个人,对人文精神到底有那些自己的需求,现在大家也还是一团糨糊。
  
  古时候官至宰辅的人,往往会用“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态度来教育子女,他们往往会看似很不经意地说:不要求他们死读书,不希望和自己一样将来靠读书挣命运,只要读一点,给他们自己增添一点文气就好了。文气,在读书人而言、在爱读书的官僚而言,这都是一种宝贝。文气靠什么获得,在今天就要靠接触人文素材来获得,不用说,就是文、史、哲。然而,在我们这个民族形成的社会中,文气历来是无用的,也就是在社会上闯荡是无用的。有文气的文人后来发现,这个社会其实是尊重匪气的,匪气在社会中闯荡是无往而不胜的。你彬彬有礼和人打听事情,人家不理你;把眼睛瞪成三角形,踢他一脚,吵吵着自己是哪哪来的,人家就对你客气,临了出门还送你一程。再后来,匪气就压倒文气。形式上的文气成为一种面具,人文就变成虚伪,真正的人文精神就失踪。因此,我们现在追逐人文,呼喊人文,谁想这人文早就已经变异了呢,又或者明知道是虚假又附庸风雅呢。你要的又是什么人文呢?
  
  
  这怎么能说,我们是在追求人文呢?这又怎么能迁怒于一个老牌人文大学呢。
  
  
  2005.10.28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