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柏舟-个人文章

落入凡间的精灵

柏舟
2003-07-09 22:00   收藏:0 回复:6 点击:4890

    对孩童而言,萤火虫无疑是非常有趣的东西。拎着小小的绿色灯笼,一闪一闪的,在低空中飞舞,就像落入凡间的小精灵。
  
   在青年眼里,它又成了古典浪漫的化身。是以我们常可见,古装片里俊男美女肩并肩、头挨头地依偎着,善解人意的萤火虫们在其身周起舞,时而云集,时而分散,然后排成一个大大的闪闪发亮的“心”。
  
   也只是古装片。若哪部现代都市爱情片里出现了这般场景,那真会笑掉人大牙。试问一下,城市中的人们,如今谁还能在现实中看到萤火虫?
  
   在古时,萤火虫还常用来入诗。它于夜间出没,携一点微亮,在暗夜显得分外孤伶,故往往成了诗词作品里的“景”,用来渲染烘托诗人词人的“情”。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诉的是夜思之情;“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银河”渲染的是游子悲秋之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的是寂寞无聊之态。当然,换个角度,这未一句也可视作天真儿女娇憨态。
  
   回想自己孩童时,在屋外竹床上乘凉,瞥见萤火虫从半空轻盈飞过,总是忍不住去捉、去追逐。当时用的都是大蒲扇,自不可能学古人那般用扇子去扑。那样,只会像铁扇公主,一扇下去,把孙猴子扇飞十万八千里。
  
   多的是去草丛花木间用手捕捉。瞅准了,一下抓过去。却不能把拳头攥得太紧,要不然捏死它了,也就没趣了,要的就是活的。把捉到的统统放入扎有针眼的透明塑料袋里,喜笑颜开的带回家。将其放在枕畔或挂在蚊帐上,望着会发光的小精灵们,微笑着入梦;或是将其放飞于小屋中,这即可免了在外睡觉被蚊子叮咬之苦,又同样能看到一闪一闪的“满天小星星”。
  
   只可惜,现在是看不到了。居住处全换成了紧密的楼房,树木草丛亦无处可见。没了其栖息生养地,小精灵们又上哪儿安家?
  
   “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此景,对我来说,只存在前人的诗篇中,存在儿时的记忆中。李商隐曾感叹道“於今腐草无萤火”,那是因隋炀帝为夜游玩乐,令人大肆捕捉萤火虫之故。今夜,我却因见不到那些落入凡间的精灵,突然想到了这一句。
  
  

作者签名:
泛彼柏舟,泛亦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有游。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