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olin-个人文章

罐头人生[转载]

colin
2005-10-20 13:02   收藏:0 回复:0 点击:3140

    上海人称罐头又叫听头,源自英文tin。
   罐装食品的问世,可以讲是工业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罐装从携带、储藏和保质,都带来空前的方便,特别对营营役役的都会人,在冰箱尚不普及的年月,一般上海中上人家,家里多多少少储有几只听头以备不时之需。
   罐头食品因工艺制造成本较高,在五六十年前仍属昂贵的消费品,为新派上海人的时尚和摩登的标志,因为方便卫生,尤受一众白领人士欢迎,是十分小资的。在旧上海如若字里开听头,必是有人际关系喜庆之事或是贵客上门,一般不会随随便便开听头。
   二次大战后,大批美军涌入上海,连带美军的剩余罐装供给品,英文称ration,都在上海街头堆得铺天盖地,罐头开始进入上海寻常百姓的视线内。当然美军的罐头与花花绿绿的正宗罐头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容,都无法比,不过其工艺还是十分好,不似一般罐头开起来很麻烦,需要专门一种开罐头的扳头。美家园的ration上方有一只“钥匙”,只需拿下来围着罐沿一圈兜过去,就开了。这大约是为了便于战地之需。我想这应是易拉开罐的前身。ration深藏不露,内容丰富。内有两支烟,一包华夫饼干,一包特浓巧克力,两包速溶咖啡粉,两包橘子粉。难怪上海人称美国大兵为少爷兵——打仗都吃那么好!
   现今的易拉罐设计得很以人为本,一拉即可。但总觉得罐装食物显得太单一太规范,一点也不浪漫,又那么可以预知,连带成分都标得一清二楚。一只只机械刻板地拉开罐头,心情也呈单线的静步状态,不如在厨房亲手操作,缺乏惊喜与高潮。罐装食品是大批量按规定一配方生产,缺乏个性,纵使外表再包装得国色天香,仍是谋杀人类赖以生存的维他命的元凶,不足以兴奋人的味觉。
   在效率和利润盖过人文的现代世界,罐头越发方便易用,却越来越反人性。我们惊恐地发现,罐头已由生活消费品演绎成一种文化,令我们的人生不觉进入一种麦当劳式的连锁纪元。
   我们的物质生活开始变得空前的丰盛,而且太易得到,一如易拉罐,一打开,就什么都唾手可得,然后将空罐一扔而忘记珍惜。
   看电视有了罐头笑声,在应该有点观众反应时一拉罐头,帮助尚未明白过来的观众,瞎子凑热闹般一起哄笑;导演也以罐头笑声作预算,这一部戏应该开几罐笑声?笑过了,罐头一扔进了垃圾桶,再制造一罐。
  我们也有了罐头音乐。
   早餐桌上一面喝着牛奶,一面拉开一罐名为“早餐音乐”的莫扎特或李斯特的作品集锦,然后有舒缓神经的音乐,有入放后躺在床上欣赏的音乐……这种罐装音乐,大多是以莫扎特、李斯特等名家音乐录制,各有名堂各有标签,一套数款,用以熨贴你的生活所需,在你冥想、发梦、看书、做爱时作陪衬,一切手到擒来,方便即食。开发商用心良苦,热心代听众选择,制成规律化的罐头……我一向很抗拒这种什锦音乐碟,喜欢个人录制的音乐碟片——那才是我亲手去菜场挑选,热油旺火炮制出来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世界进入网络时代,我们有了罐头软件,一切都有现成的程式和组合,设计方便多了,只需三两下手挚,就可大功告成,难怪现今的平面设计少见神来之笔,都像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连带我们的居住模式,了是密封罐装式。旧式里弄大片大片从地图上消失。“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话将只能在辞典上才找得到。每个单元就像一只密封罐头,家庭的小型化甚至丁克家族的出现,令我们的社区如一只只老死不相往来的罐头集装箱,易拉罐在这里最难打开。这种罐装生活方式叫疏离。因为人人都是独生子独生女,“长兄为父”、“长姐为母”这种概念被视为老冬烘,自小被视为中心的独生子独生女不懂得横向与社会沟通,只想往上拉关系。于是各种教你成功发财升职的罐头书纷纷出笼。这种书如易拉罐一读就懂,但营养成分有多大则不得而知,一如罐头食物。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罐头制作工场成长的一代,走的是一条既定的被规划好的由名幼儿园——名牌学校——名牌社会关系——不锈钢玻璃幕墙构成的办公楼里的白领——三房二厅格局里的小型罐头制作坊再加工小罐头这样一个程序,一如生猪——屠宰场——加工——抽真空进入密封罐的过程,发此炮制出来的是罐头人才。
   什么叫罐头人才?有技术而无智慧,会钻营而懒思考,钱财足而道德薄,野心大而心胸狭。这样的人才,因为缺乏悟性修养和品味,其发展空间也必有限,一旦利用价值被用尽,也就会像空罐头一样给扔入垃圾堆。
   罐头尽管方便,既容易携带也便于保质,但是,你是选择一段新鲜生猛,纵使磕磕绊绊,却可品出生命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生,还是一段由他人代加工代规划并已加入防腐剂的一开启就完结的罐头人生?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