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闲云孤鹤-个人文章

巴金先生本姓李

闲云孤鹤
2005-10-18 14:49   收藏:0 回复:18 点击:867

   
  起这个题目没别的意思,就是为了套近乎,也许我们的祖先在500年前还在一个饭锅里摸过勺呢?
  惊悉!巴金先生于2005年10月17日下午19:06分于上海病逝。这是昨晚我在浏览网页时,屏幕上突然跳出的一则消息。我的眼前就是一愣,然后是沉默良久。难道随着这位百岁老人的仙逝,中国的一代文学就将划上一个句号?国粹有几多?国宝有多少?无奈逝者如斯夫,人也会随流而去。真乃是:滚滚常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知道中国有巴金这人,那还是在少年时候。那时候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天真,最活泼的,最渴求知识的时候,可偏又命运不巧,赶上了十年动乱的“文革”,学习难,读书难,学校的学习,根本与正常无缘。不是学工、学农,就是学军。闲极无聊,干什么呢?看闲书呗,所谓闲书,实际就是小说。不过这事可得偷着来,万一让老师看见了那可不得了。也许会把借来不易的书给没收呢,这又如何向好朋友交待呢?如果所看的书是所谓的“禁书”、“黄书”,那你的罪可有的受了。
  一天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叫《春》的书,然后就如饥似渴的读开了。越读越觉得不对劲,敢情这不是一部单行本的书啊。打这里我算认识了中国有一个叫巴金的小说家,在再三的央求下,终于与同学换着看完了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却原来这是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啊”。
  1979年的春天,也许是在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春天。这一春天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潮流、新思想的撞击使我永生难忘。要想表达清楚那只有另当别论,不是这里的主题。
  新鲜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有的课可以选修,不愿意听的课可以不去。老师也不点名,课堂纪律也无人约束。去哪儿呢?阅览室呗。静静的阅览室,芬芳的阅览室,这里有我随便想要看的东西,这里也是让我眼花缭乱的地方。
  那年头,在为数不多的文学杂志中有一本最厚,白白封面的杂志。它就是巴金先生主编的《收获》,这也是我看得最多的一本文学杂志。(因为我是学理科的,当然看科技杂志才是最多的。)那时候有抄好诗,抄佳句的习惯,就是现在翻来看,从《收获》那里确实收获得不少。从《收获》那儿我还结识了许多崭露头角,思想新颖,文笔极佳的作者。后来这些人当然都成了当今中国的文学大家。可以说巴金先生就是我这方面的引路人。
  关于巴金先生的众多作品,我无才也无资格,加以评说。40多万字的《随想录》是巴金先生步入古稀之年时,顽强笔耕的大作。巴金先生在此对自己的以往作了总结,他无情地剖析自己,将自己怦怦直跳的心和那个真真实实的灵魂,展示给世人。这是何等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气魄?何谓英雄?有人说断腕者是英雄,我却说:忍痛自揭伤疤者才是更大的英雄。
  巴金先生宽大的胸怀、悲天悯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巴老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