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闲云孤鹤-个人文章

蚯蚓颂

闲云孤鹤
2005-10-14 15:19   收藏:2 回复:26 点击:1697

    蚯蚓,也称曲蟮、地龙。古人认为它善长吟于地中,故江东渭为歌女,或谓鸣砌。乡间有俗谚说是:蝼蛄叫了一世,却被曲蟮得了名声。
  蚯蚓本是地下一小虫,初观之,软小、 丑陋。汩汩涌涌其形极不雅,往往使人联想到那污秽之物。人见之多避去,抑或将其除之为快。
  其实蚯蚓确是大大的益虫唉。它掘地钻孔,把泥土疏松,使得雨水能沁入,树根能伸长,又将杂草树叶拖入土中而食之,其又将无数的土块从地下抛上来,此即所谓曲蟮粪,是植物的好肥料。土地假如没有蚯蚓,则即将成为冷,硬,缺少发酵,因此也将不毛了。
  蚯蚓之为物虽微小,其功绩实不可不谓伟大。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蚯蚓之功在稼穑,就此足可以与禹稷、后稷相比了。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蚯蚓的药用价值,有所为川地龙、沪地龙、广地龙之说,因此它在治病救人方面也是功劳大大的哟。
  今世环保问题严重,垃圾成山,废物成堆,遂有人发现蚯蚓有处理垃圾之功能,故而,有人专门把它养来处理垃圾。如此小物,今又成为了环保小卫士。
  早在东晋时期,大学者郭璞就专门写了一篇《蚯蚓赞》,其上云:“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交不以分,淫于阜溢,触而感物,乃无常雄。”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古圣先贤们就对蚯蚓作了极高的评价。继往圣开来学的孟子就说道:“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bo 4)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孟子•滕文公下)
  是说:在齐国人士中间,我一定要把仲子比作大拇指。但是,他怎么叫作廉洁?要推广他的这种“操守”,那只有把人变成蚯蚓才办得到。那蚯蚓,在地上便吃枯草和泥土,在地下便喝泉水。仲子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建筑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大盗建筑的呢?他所吃的谷米,是像伯夷那样的人所种植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人所种植的呢?这是无法得知的。
  你看孟夫子竟将名人贤士与蚯蚓来媲美。他把蚯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的行为,看作理想的极廉的贤士才有的生活,可谓极端的佩服矣。
  不仅如此,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更进一步说道:“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其自身与自然赋予的条件显然不能与具有六跪(八跪)外加二螯的螃蟹相比,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但人家却能照样的生存,而且逍遥自在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宁肯在地下默默无闻,无声无响,甘耐寂寞。相比之下,螃蟹的武装可谓强大,是所谓的强者。可是它自己却居无住所,只能抢占、跻身或在蛇鳝废弃的窝中居住。看看它横行霸道,招摇过市的样子,你能想象出它的惨状吗?这都是为什么呢?荀子给我们作出了答案。劣小柔弱的蚯蚓时时刻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心平气和,宁静专注,努力进取,正所谓其用心一也。后观貌似强大的螃蟹,纵有上天给与的天赋,却过着下贱的生活。这都是因为螃蟹招摇撞骗,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横行霸道,愚弄乡邻,骄傲自大,浮浮躁躁,不务实际,正所谓其用心躁也。
  旷野中的哲学比之于人,其道理也是一样。当你具有先天不足的时候,想想蚯蚓;当你因为运气不佳,失去了作强的机会时,想想蚯蚓;当你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使自己处于弱势时,想想蚯蚓;总之,假如你所处的是弱势、逆境,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学学蚯蚓的精神。反过来当你比照螃蟹有类似的行为时,检点一下自己,只要努力还有希望。所谓学以致用,处处皆在。当年笔者身卧病榻,除了意识尚在,其它“武功”全废的时候,就是用不断的默念荀子的这段语录来自勉的。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