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浮沉变换-个人文章

mp3-------你有了吗?

浮沉变换
2005-09-24 08:38   收藏:0 回复:2 点击:4705

    mp3-------你有了吗?
  
   一 初识
  
   几年前,最初看到mp3的字样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问了孩子才知道这是一种音乐播放形式,可以从电脑上面下载音乐,听起来还是似懂非懂的。为了不显示出自己的无知,当时没敢继续深问,其实是没有弄懂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怎么用它来播放音乐还是不得要领。后来从各种媒体上看到了这小东西的模样,总还是觉得奇怪,这么小的东西怎么能播放音乐?会有那么大的声音吗?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它是今年初侄子拿了一个回家,我从他的手上要过来,仔细的端详着不知道是怎么用。上下翻转着看了半天,上面有好几个不知道是什么功能的键,没敢去动它。把耳机像人家似的戴在耳朵上,没有声音。我问侄子怎么用,他很惊讶他姑姑那么聪明怎么会不知道它的用法。他简单的跟我说了一下,我还是没听懂,主要是看到那么好几个按钮,一时记不住它们各自都是些什么功能。但是有声音了,是刀郎的冲动的惩罚。不是我笨听不懂,是他没耐心,说得不明白啊!这小东西真的就那么难弄吗?真是的,就凭我?可是不敢再问了,索性摘了耳机还给了他,不听了。
  还给了他,心里不服气,我怎么就弄不了它呢?心结!
  暑假,外甥女请我帮她去选一款mp3,为什么找我去帮她选,她说我比较时尚,懂得行情和使用方法。我的天哪!不知道这是哪位大爷在她面前这么抬举我,这可是我的软肋。接了她的电话,不敢怠慢,除了心里没底,就是挖出把我贡献出去的人,再就是开始忙乎着赶紧看这小东西的行情和使用的方式。
  是我的老公把我贡献出去的,我恨得咬牙切齿。可是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承担此重任了。
  行情是知道了,使用方法就只好临场现学了。和外甥女约好了时间,可是不凑巧,临时有事我没能陪她一同去。再见她时,谢天谢地,她自己买回来了。我暗自庆幸,老天长眼没让我在孩子面前丢人啊!
  
  
  二 回忆
  
  我从很小就喜欢音乐,可惜没走了专业音乐人的路。大概是没给我机会,没有伯乐发现我这个千里马!不公平的事情到处都有。都说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这就对了,我从没有准备要从事专业文艺工作的。
  从小学到高中,我没参加过专业的文艺演出,业余的演出参加了不少,就连下乡的时候还参加过全市的知青文艺会演呢!
  七十年代初,父亲用了他一个半月的工资买了一个半导体,当时是奢侈品,从此我就养成了做家务听音乐的习惯。父亲他们用它来听新闻,我就用它来听音乐。我们那时听的全是八个样板戏,没有别的供欣赏,每天抱着个半导体找样板戏听,八个样板戏里的所有唱段不分男女我都会唱。后来又流行革命历史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绣金匾》等等。我当时学唱新歌如此如醉,学得也很快。初中时,一次我们在学校午睡,醒来,同学说你刚才梦里唱歌呢。我赶紧问她我唱的对不对,她说对,听了这话甭提我多高兴了。
  下乡时,没有条件听音乐,听音乐的途径就是看电影。我下乡的地方周围有驻军,有工厂,只要听说哪里有免费的电影,我们不顾劳动了一天的疲劳,会成群结队的走上好几里路去看一场电影。那时一部电影不知看了多少遍,不只情节烂熟于心,那里面的插曲唱得滚瓜烂熟。《英雄儿女》、《春苗》、《卖花姑娘》、《红雨》、《红嫂》等等,以及《长征组歌》里的所有歌曲。我们几个很好的乡友(女地)都很爱唱歌,不论是在酷暑难当的三伏天,还是在寒风凛冽的三九天,我们自己的歌声伴着我们走过了两年艰苦的插队生活。
  七十年代中期经济的迅速复苏,文化文艺的快速繁荣,给我们欣赏音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最初的砖头似的录音机(就那我也只是去羡慕的份儿,家里不给买。),到电视机的普及(最初看电视每天到邻居家看,邻居家是市长,现在谁敢去市长家看电视呀!),发展到家庭影院(我和老公一起去看过很多次,最终都因价格太贵而空手而归。),我已经觉得播放音乐的设备到头了,没想到随身听遍及年轻人的腰间,接着就是现在的mp3挂在年轻人的脖子上,东西越来越小,听音乐的效果越来越好,给我们欣赏音乐的人提供了太多的方便。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享受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比流行的时间总要晚几年,这样也有这样的好处,少花钱呀!
  结婚时,我连一个最普通的录放机也没买得起。旅行结婚时,在北京一家很小的出售磁带商店看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买了一盘,在书橱里睡了一年多,后来弟弟淘汰的一台录放机给了我,我才第一次听到。怀孕后,为了胎教,买了一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每天不停的播放。后来,又卖了两盘理查德的钢琴曲,也是百听不厌。到了孩子6岁时,我才自己买了一台极简单的小录放机,为的是给孩子听故事用,我也跟着沾光可以听听我喜欢的音乐。这两台录放机的音质和现在的音响设备相比可想而知的,只要可以听到我就已经很满足了,音质吗?因为没有好音质的音响效果作比较我也没觉出什么不好。
  二十几年的历程,目睹了播放音乐设备的不断更新的过程,我也在这慢慢地发展过程中,亲历了播放音乐设备的不断发展变化。喜欢的音乐和歌曲也越来越多,现在问起来我最喜欢的音乐或者歌曲,一下子真的说不上来最喜欢什么,因为让我喜欢的太多了。
  
  
  三 心结
  
  孩子初三的时候,我让他随在天津上大学的表哥回武汉过春节,在他表哥的影响下,开始对音乐有了兴趣。从武汉回来的当天下午,我和他上街买了一台随身听。对我们这样的家庭这是件奢侈品,我觉得孩子在网络游戏之外喜欢上欣赏音乐是件好事情,对于他提出买一台随身听的要求我没犹豫就答应了他。他如饥似渴的听啊听啊!那劲头没有随身听简直活不起的样子。听歌的日子,孩子的内心情感在发生着变化,感情日渐丰富而细腻。我看着他的变化心里在暗暗的窃喜,好一个多情的小公子,没想到本来要花很长时间教育培养的心理情感,在他不经意的听歌过程中完成了,省去了我很多说教。
  因孩子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咬咬牙,组装了一台电脑,孩子可以通过电脑欣赏音乐了。网络游戏中都配有很好听的音乐,在最初的日子里,他玩儿游戏,我窝在客厅的大沙发里闭上眼睛欣赏那里面的音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随身听从他的腰间退役了,我看着躺在孩子写字台上的随身听,我随意拿起了羽泉的磁带放进去,将它别在腰间开始了我使用随身听的历程。孩子买的磁带我听了(除了周杰仑的我不听),我自己又买了磁带也听了。一盘磁带我要听很长时间,一直将里面的歌曲全部听会听熟为止。早晨起来,先将它别在腰里,再去洗漱。中午晚上下班回到家也是先将它别在腰里再去做饭。周六和周日如果不出去整天都在听,比我的儿子听得还要痴狂。
  “你好象没听过歌?”有一天中午孩子说我。
  “没有音乐的日子我活不了!”我随口说了一句。
  “这话你说得有些过。”他紧接着说。
  “没有音乐的日子怎么得了!”我马上意识到是有些过了,紧跟着补充一句。
  这么没日没夜的听歌(有些夸张了啊!)那得买多少磁带呀?外甥女的事情坚定了我买mp3的信心,外甥女都买了mp3,我也得赶紧,好歹省钱听歌,别在腰里也方便。再说不能再对mp3这么不明不白的了,这次非得学会了不可。第二天我上街就买回来一个,这么痛快就买回来一个,主要是遇到mp3新下调了价格,我可以不用花原来那么多钱了。卖货的女孩子几句话就将它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讲解得一清二楚,原来这么简单。还可以当U盘用,光买个U也得好几十元呢!一机两用也划算。
  我买的mp3上面可没有那么多的按钮,只有两个,一个开关,一个调整音量和找歌曲的,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哪像我侄子的那个mp3,有那么多的按钮要记。
  
  
  四 忘我
  
  mp3买回来了,我兴奋怎么像我小时候买了件新衣服的感觉,你说至于吗?
  我让孩子立即给我下载几首歌曲。当时正值母亲有病住院,我去陪床的每天晚上,半宿半宿的开着听,多会儿听没电了多会儿拉到,简直听疯了。
  “据统计,带mp3的平均年龄18岁。”这是老公在和我说话。谁知道他的数据是从哪里弄来的。他看我整天在家里带着mp3不离耳朵。拿着不知道那里讨藤来的数据糊弄我。我心虚的不用好眼神儿白楞白楞他。别看他说的话不多,可是在我的心理上打上了烙印。我开始注意,大街上挂mp3的都是多大年龄的人,还真是没有我这么大的人。好惨啊!不能入流!
  我听音乐太上瘾了,除了上班其他的时间我几乎都想听音乐,等车、坐车,逛街、买东西,都带着它。我走在大街上,我坐在公交车里,总是在寻找和我同龄人有没有挂着mp3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遇到了一个和我同龄的、认识的、女地,骑在自行车上迎面过来,我们两人相视而笑,点点头。哈哈,终于有一个和我年龄一样大的人,这给我增加了信心。
  中秋节家人团聚,舅舅来家里做客,我依然带着mp3里出外进的忙乎着做饭。
  “什么样子,那么大了还带那玩意儿,不怕寒碜呀!”舅舅在说我,我感觉我的脸腾的一下很热。
  “怎么啦?不行啊?要不你也听听,你听过吗?”
  “我才不听!看那大街上,六七十岁的人了也挂着个这玩意儿,丢不丢人?”舅舅气哼哼的看着我说。
  哎呀!真有比我还大的人挂着mp3,可惜我没看到。
  “舅妈,你听听,可好听了。”我看舅舅极力反对的样子,舅妈则一直很羡慕的看着我,我当然看出了舅妈的心思。我摘下来,挂在舅妈的脖子上,找了首曲子让舅妈开始听,我注视着舅妈面部表情的变化,惊讶---微笑---安静。
  “这么好听!像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声音,立体声似的。”她竟然知道立体声,不可思议。
  舅妈听了半个多小时,还给了我,我一边做饭继续听着,而且还哼哼唧唧的唱着。其他人是不是看着我发傻呀?可是我自己的感觉好极了。
  “这么忙乎你还挂着?”看来舅舅对我这样的形象实在不能容忍,他特意来厨房说我。
  “去去!不愿意看我就不要看,谁叫你跑到这来看我,我听也不碍你的事情,你累不累?”我将他推出了厨房。
  在陪妈妈住院时,我给妈妈听,她喜欢听《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我也喜欢这两首歌。一开始是孩子帮我下载的,他知道我平时在电脑里都听什么歌,除了上面的两首以外还有《月半弯》、《红颜》、《欧若拉》、《指环王主题曲》、《心醉》。后来他又以他喜欢的标准估计我也会喜欢的下载了《童话》、《一千年以后》、《第一次》《逍遥叹》,我听着这些歌曲都很好听,越听越爱听。我自己又下载了《月亮女神》、《多久多远》、《望月》、《英文版的吻别》、《幸福相守》、《梅娘曲》、《哭砂》、《永恒的承诺》等等,听会了再更新。
  
  五 结尾
  
  有了mp3,家务事不再让我觉得厌倦,内心变得异常的安静,情绪也变得非常平稳,情感也越发的细腻。自我陶醉其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唱就唱。音乐和歌曲的烘托,使得自我情感达到了极致。不需要谁来开导,不需要谁来共享,需要的只是细心的体会和忘我得沉醉。
  
   2005年9月23日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