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love_me-个人文章

最后的,最美的[转载]

love_me
2005-09-20 14:41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25

    ——再见了,我的高三
   6月8日,三年的高中生活在最后一堂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中宣告终结。
   晚上,全体聚餐。在那家自助酒楼里,回响着我们的声音,有笑声,有哭声,什么都有,啤酒一箱箱的灌进肚子里,大家开始语无伦次,抱着彼此哭泣,有静静的流泪的,有嘤嘤啜泣的,还有号啕大哭的。两年同学,几乎从不知道那么多的人有那么感性和脆弱的一面,那些眼泪和着那些酒的味道,在酒楼的大厅里弥漫,是高中三年来的发泄,也是从未轻易流露过的真情。在金黄色的灯光下,我看到的不是那些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孩子们,也不是那些为了卷子上的成绩或欢喜或悲伤的难兄难弟们,他们是一群真情流露的朋友,是一起从黑色的六月走出来的患难同胞。我看到的是一群真正的,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是他们真实的狂欢和真性情的流露。灯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有些朦胧,但很美丽。
   回想起那些日子,大家一起为了今天努力的日子,那么的辛苦,却又那么的快乐。我想我们是不安分的,这年龄的孩子又怎么会安分呢,苦中作乐可是我们最拿手的本领。
   即将远赴上海的S便是这样的一个高手,记得高三下期的某节语文课,在S的强烈要求下,语文老师格外开恩的让我们自己安排。结果,S上去讲了一节课,内容是“关于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问题”,妙语连珠,一发而不可收拾,那应该是高三下期最愉快的经历了吧。S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善于寻找生活的乐趣,有着极其活跃的幽默细胞,当然也有她多愁善感的一面。数学并不好的她却身为数学科代表,还自称爱上了外号“无间道”的数学老师,并为此要努力改善数学的不佳面貌,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并无大的改观。不过在高考中,似乎有老天爷眷顾,一向数学不佳的她却得到了130多的高分,不负众望。最后被华东师大录取,前途一片光明。
   还记得那个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姐妹,号称才女的W,和S一样,骨子里藏着一股幽默劲儿,不时会露那么一点儿出来,让大家忍俊不禁。她博览群书,文笔俊秀,幽默深刻,对香格里拉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幻想。她和S是要好的朋友,在高考志愿上,她们填上了同样的学校,而老天也真的如此照顾她们,让她们在提前批就同时迈进了华东师大,继续作她们的好姐妹。
   前面提到过的数学老师“无间道”H,是全班女生甚至男生的谈论对象。他是高三才接到我们这个班的,做班主任。刚开始的时候,他那一口浓重的重庆口音曾让我们晕头转向。更为厉害的是,他从来不笑,就因为这个,我们曾在私底下讨论过他是否是面瘫患者,后来我们当然知道了不是。经我们总结他不笑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维护其身为一个高三班主任的权威和身为一个理科老师的理性色彩;二是因为他笑起来实在是太难看了,而他对此深有自知之明。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第二个原因。
   至于“无间道”这个绰号的,则是来自一个隆冬的早上。那天下着雨,天很冷,我们都裹的像个包子似的往学校走,在灰暗的晨色中隐隐约约的看到前面有一个宽阔而挺拔的身影,想着:这人怎么不怕冷啊!慢慢的走近了,看见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背影:肩膀宽阔,身材挺拔,穿一件及膝的黑风衣,一条黑色灯心绒长裤,打一把黑色带钩的雨伞,更酷的是风衣的领子立着,1/3的头部被遮住了,另一只手插在衣兜里,埋头往前走。我们在后面看着,面面相觑:学校里哪儿冒出来这么酷的一人儿啊?人越来越多,那个酷人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疾步走进教室,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刚坐下,一抬头就看见那个酷人站在讲台上,看着我们。我无意间瞟了一眼和我一起的同学,却发现他们都以无比呆滞的目光望着台上的老H,目瞪口呆。于是,“无间道”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老H是学数学出身的,却开口闭口不离政治、哲学,动不动就“唯物主义认为”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时常若得我们一文科实验班全体高呼“佩服”,他却面不改色。老H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怎么好,但在讲起数学时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老H讲课的速度极快,只够听,笔记是决计不能做的,如果你要写上几个字,再要想知道他讲到哪里就困难了。这口若悬河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有时候却总也会让我们万分不爽:我们所在的高中是一所规模极大的学校,仅高中学生就有大约8、9千人,在这样的地方最困难的莫过于抢饭和到车库取自行车了,特别是中午,那就更困难了。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可是,我们亲爱的H却对此不闻不问,他最喜欢做的是就是在距下课还有几十秒时说,同学们我们把这道典型例题讲一下啊。顿时,全班倒晕!结果,窗外抢饭的人群轰轰的跑过,脚步声,嘈杂声,再加上教室里的抱怨声,我几乎从没听清过老H在下课时分讲过的典型例题,我想其他人也比我好不了哪里去八,毕竟我还坐的第一排嘛。
   高三本来是一端并不愉快的生活轨迹。但是,那些令人愉快的人和事却一直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艰难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有那些让人感动和开心的回忆存在。到高三结束时,清理那些废弃的书和卷子时才发现在朋友眼里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我居然在这一年里记下了厚厚的几本日记,翻开看看,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琐屑的小事,但一读来却还是会眼眶发红,鼻子发酸。猛然间忽觉自己变的如此多愁善感、心思细腻,这可不是以前的我啊。思前想后,终于明白,是高三改变了我。
   高三的一年,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数百次吧,在这之中,有让我哭的,有让我笑的。笑的能记住的不过5次,但哭的却几乎都记得,不是因为悲伤的记忆特别深刻,而是因为每次的眼泪背后总有那些关怀,老师的循循善诱,父母的殷殷劝导,朋友的点点真情,都那么历历在目。那是一端每个人都很脆弱的日子,尤其在这样一个以高考升学率闻名的学校和这样一个所有人都充满期待的班级,每个人都很脆弱,每个人都需要安慰。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很欣慰的记得那些相互扶持的经历,和那些相拥而泣的场景。在那段日子里,我才真正明白了“朋友”二字的含义——朋友的“朋”字不就是两快肉挨在一起,相互支撑;而好朋友就是当一块肉疼时,另一块也会疼。也许高三的这些同学朋友都会天涯海角,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记得这一段彼此互相帮助的岁月的。
   随心所欲的写了以上的文字,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只是觉得高三就这样结束了,好象缺了点什么。然而到底缺了什么呢?我也不知道。说实话,最后一堂考试结束时,我是完全以一种恍惚的状态走出考场的,我感到的不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而是前所未有的失落和虚幻。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都不真实,觉得整个人都没有了寄托。是啊,当十二年的努力都在那一声铃声后变得毫无用处时,我才明白,这就是人生,没有什么真正能让人高兴的东西,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按照预定的路行走,人生的乐趣是要自己去挖掘,去寻找,去开拓的。
   在家的日子里,不时的会把那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出来看看,那上面是我高三以来的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写给我的话,每个人都有密密的一大篇甚至几大篇,现在想想,在高三那么忙碌的日子里,他们居然为我留下了这样一份宝贵的记忆。
   第一页,是那个被我叫了两年“姐”的女孩儿留下的,我们同桌很长时间,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是,这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这个自立而开朗的女孩把她最美丽的祝福留在了我的心里。接着,是一个和我在高三下期才稍有接触的室友,在那之前,我从不知道她原来是这样活泼的一人,在那段无味的日子里,她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
   ……
   还有很多的人在这个厚厚的本子上留下了他们的笔迹,有同桌不长时间的男孩儿,有曾经安慰我帮助我的姐妹,还有我一直没发现的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一直在暗中关心我帮我的那个他。总之,一切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都有那么些淡淡的依恋,朝夕相处共度难关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忘却的。
   说到高三,也不能不说说那些所谓的谈恋爱的孩子们。我知道,站在老师和家长的角度,他们无法理解,也不可能理解。当然我们也不奢求他们的理解。虽然我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我以为这不能称之为“早恋”,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父母,我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么一段萌动的青春时光。学生时代的爱情是最美好的,你可以说它是无知的,但那是因为他不是物质的。高三的孩子已经很成熟了,这时的感情已经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了,而有时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依托和一个倾诉的对象罢了。至少我是这样,我想,就算老师们和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也根植于你们的怀疑和不解中吧。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又为我无聊的假期耗费了一个下午的光阴。就算是为我的高三做一个总结吧,其实也算不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怀念的东西,像食堂里恶心的饭菜,门口搞笑而假装威严的保安,寝室里彻夜的狂欢,还有那些年轻的精力充沛的老师们,以及那个门牙以45度角向外倾斜的校长,和酷似鸭嘴兽的年纪主任……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总而言之,我的高三生活到此结束,一切于零。
   一切重新开始。
  
  

作者签名:
我遥遥渡河而来
彼岸 烟波流转 可有人寻我
对岸 繁华三千 可有人候我
踽踽独行 不得归航
摆渡人早已扬长而去
长舟流回 不得归航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