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兰草2003-个人文章

走过的日子(九)——成长(再说母亲)

兰草2003
2005-09-16 16:30   收藏:0 回复:3 点击:2850

    母亲无正式工作,原来在家只是带孩子、煮饭、洗衣,整天围着锅台转。父亲去世后,国家只给十几元的抚恤金,远远不足以维持这一大家子的基本生活。为了找钱,母亲毅然迈出了家门到采石场的碎石工地上做临工,干的都是力气活,整天汗流浃背挑近百斤重的碎石担子,每天起早贪黑,日晒雨淋,经受夏天的烈日酷暑,冬天的寒风凛冽,十分艰难地挣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母亲还跟场里的大男人们一起,走到几十里外的山上去砍柴烧,自己省吃俭用,全力以赴供我们五姊妹生活、学习。
   母亲十分聪慧能干,心灵手巧,洗、缝、浆、补、纳底做鞋和编织毛衣样样在行,还做过白嫩的豆腐、染过纯棉的布,还卖过鲜香的肉包,只要能找钱或节省钱的活儿她都干。她是那样的吃得苦,挨得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一心为了抚养我们五姊妹,苦苦支撑这个家。
   母亲的文化水平不高,尽管如此,下班再累,也要督促或是辅导我们几姊妹的学习,并时刻教育我们,只有读好书,长大才会有出息。我铭记在心,付诸行动,几乎每个学期都能捧回烫金的“三好学生”奖状,母亲看我学习好,还给我买了一个铁质的铅笔盒,盒盖上彩印在飘荡鲜艳的“红卫兵”旗子的背景下,几个朝气蓬勃的少女在载歌载舞。这个小小铅笔盒一直陪着我读完中学、中专,虽然有些生锈了,至今都还保存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作永久纪念。
   尽管家里生活困难,母亲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买半导体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使我们几姊妹的文娱生活又有了新的内容。为了保证我们的作习时间,家里的小闯钟是坏了又买,越买还越买好看的呢。
   贫寒的生活没有让坚强的母亲沮丧过,为了改善拮据的生活,母亲不辞辛劳地在房屋后面的山坡上拓荒种地,凡菜市上能见到的各种四季瓜豆蔬菜母亲都学着种。每天下班后精心施肥浇水,我也时常跟随其后,看母亲如何种菜,帮着打理菜地,由于母亲的勤劳,那块块菜地上的菜都比别人家种的长势好。我记得种有爬满瓜架的豆类,悬吊半空的瓜类,有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蔬菜。每当我在自家的“自留地”上帮母亲采摘成熟的瓜豆蔬菜时,心情特别舒畅,丰收的喜悦不言而喻,我们家天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瓜豆蔬菜。
   七十年代正是物质贫乏的年代,国家实行的是“票证经济”,粮、棉、布、肉、油等等无一不是凭票供应。想吃肉真不容易,得凭票到附近峰洞公社排长长的队,甚至挤破头的去买。母亲只好托人到邻界省广西去买猪油吃,几乎家家也只有每逢“过年”时,父母才给孩子买新衣服穿,弄一桌美味佳肴,打很多的糯米粑。因此,我们天天盼“过年”,甚至因过生日能吃到一个鸡蛋都成了一种“奢望”。
   有几年,曾经允许工人家庭除了养鸡也可养猪,真是皆大欢喜,场里很多家庭轰轰烈烈落实“养猪政策”,母亲为了改善生活,也投入了养猪行列,旋即把厨房的一角改造成了猪圈,买了一、两只“广西”小猪崽,开始起早贪黑地煮猪食喂猪,清理猪粪种瓜菜,精心伺养小猪崽,除了用买的糠和种植的“红薯藤”菜喂猪外,当然也还要从野外打猪菜掺和给猪吃,于是“打猪菜”这活成了我很乐意去干的事,因为可以帮母亲干活了。我时常挎着个竹篮,在田野上或山坡上寻找采摘猪菜,如亮杆菜、鸡脚菜、苦麻菜、牛皮菜等,运气好,一次可摘回满满一竹篮,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看着小猪一天天长大,膘肥体壮,几姊妹都期盼着快快到杀猪的那一天,好美美地吃上几天猪肉。在那“民以食为天”的年代,孩童的我,甚至连做梦都在想吃。
  (未完待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