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甘泉-个人文章

心 痕(一个抗萨斯一线医生的手记) [转载]

甘泉
2003-06-26 19:50   收藏:0 回复:1 点击:4761

    林爱清
  
  传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支蜡烛,蜡烛灭了,生命便要交还。传说中每支蜡烛都有一位守护神,风雨来时,他们将尽心守护蜡烛的光芒。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让这原本默默无闻的守护神,挺起了似乎已经柔弱的肩膀,抵御着这场暴风雨的肆虐,并在这场风雨中更加坚强起来。
  
  自从2002年底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流行以来,作为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我时刻在关注着疫情变化。4月2日,卫生部发布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方案,我就开始组织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学习“非典型肺炎”的相关知识,并在全院进行了讲座。因为我们医院感染科的病房设置主要为诊治肝脏疾病,需要重新来认识新出现的传染病,做好迎战“SARS”的心理准备。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它来的是如此突然,没过几天,包头市首例“SARS”患者就住进了感染科隔离病房,我们正式开始面对面零距离地感受“SARS”带给我们的艰辛和危险。
  
  面对可能被感染并为之付出生命的“SARS”患者,最初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惧怕、恐慌、紧张、焦虑及失措的心理,进入病房时,戴着十几层口罩,穿着2-3件工作服及隔离衣,仍然不放心,担心被感染。但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救治患者就是我们的天职。于是,我在每天晨会上说得最多也是最强调的话就是:“第一,决不能因为“SARS”极强的传染性远离患者,这样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绝望的心理,影响我们的治疗效果。第二,条件再艰苦也要强化防范意识,互相提醒和监督,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我们每个人防护做的好坏,关系到我们个人及家庭、我们的集体、我们的医院乃至整个包头市人民的安危。”况且“SARS”患者住进了隔离病房,不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死亡恐惧,而且还担心与自己接触过的家人被感染,还担心与其接触的朋友的安危,陷入深深地自责当中,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生危机。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能随时的陪伴在他们身边,并且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守护在他们身边的医护人员身上。
  
  我承担着全科的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再忙,也从来没有耽误查房,每一位患者我都亲自进病房查房,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都很清楚,也最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我查房时,正在给患者听诊,突然患者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衣服,用一双期盼、恐惧、绝望、无助的目光望着我:“医生!救救我!”。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目光,听着他带着颤抖的声音,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是一个很少落泪的人,这时我才深深的感到,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的重大。这种责任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压力,但在病人面前还必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同时还要安抚患者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像对待亲人一样照料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带给他们的温馨和体贴,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摆脱孤寂和病魔的缠绕。
  
  离开病房,回到我们隔离的宿舍,我们多数人表现为情绪波动,压抑、伤感、委屈的情绪不时地向我宣泄,尤其是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协调解决时,这种表现就更为突出,平时可以理解的事情,这时候都理解不了了,常常因为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发火,有的人甚至毫无理由的放声痛哭。事后想到每个人都很艰辛时,又懊悔不已。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和稳定,另外,医院也动员所有的力量来支持我们,包括从领导到各科主任,从家属到各界,这种慰问和支持,无时不刻都在鼓励着我们,使大家逐渐适应了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抗击“SARS”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埋藏着一份份的艰辛、委屈和泪水,可是在关键时刻,谁也把鼓励和关爱奉献给大家。也就是这种意念,使我们这个年轻的集体能够拧成一股力量,在包头市抗击“SARS”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赢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称誉。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尽一个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但在这种突如其来的人生灾难中,也许你都很难想象的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又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记得有一天,当我通知一位确诊患者需要倒转入三楼确诊病区时,患者很难接受这样的诊断,坚决拒绝倒床,还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家属。家属来到医院,一见到我就破口大骂,似乎还要动手打人。我耐心地向他们做了解释工作,安抚着激动的家属,同时强忍着委屈泪水。真的,我们近一个月没回家了,为了隔离治疗好每一位患者,我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放弃了在家中享受温馨生活的机会,来到了你们的床前,我们为了谁?我们每位医护人员无私奉献了这么多的艰辛都毫无怨言,你们为什么还不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呢?其它患者的家属送来午饭时,在楼下等待着我们接过饭菜送入病房,看到这种情景气愤不已,也来劝阻激动的患者家属:“感染科的医护人员真是很辛苦,很负责任,不仅仅是对患者负责而且是对整个社会负责,他们为了我们一直没回家,他们都可以忍受和承担这么大的压力,你们就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吗?”没想到也遭到了这几个家属的攻击。经过我近两个小时耐心的解释工作,其它同事也协助我安抚激动的家属,他们的情绪才逐渐的稳定下来,理解了我们的工作安排。当其中一位家属诚恳的向我道歉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转身,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这泪水里包含着我近一个月的艰辛,我的努力,我的委屈,也许还包含着对患者及家属对我工作理解的感激......这时的心情极其复杂,不禁想起了“98洪水”时的一首歌“为了谁?”
  
  当医院决定将忙碌了21天的医护人员替换下来休整时,大家一下子高兴起来,随后又有一丝留恋,舍不得退下来,最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患者都进入了恢复期,眼看就要出院了,真是舍不得离开这些和我们共渡难关的“难友”们。下午,我们都聚集在楼外合影留念,那种开心、快乐、轻松……,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这种轻松是暂时的,休整之后也许会迎来更艰苦的战斗。楼上即将出院的患者在窗口看着大家拍照,也为我们高兴,同时也舍不得我们撤下来,又不好意思的给我们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和我们合影。这也是20多天来患者第一次见到我们医护人员的真实面孔,这种医患之间的生死情感,是我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医生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尤其是面对新出现的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时,这种感受更深刻,更感人,更催人泪下……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真正让每个人人性深处的东西充分地显现出来了,无私的、果敢的、自我的、畏惧的……有人说和SARS零距离接触,我认为更贴切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零距离接触。医患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生死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友情,也许会胜过亲情和爱情。我在这场灾难面前的所作所为,不是今天才能做到的,是我在已经走过的人生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今天的所为,没有一颗博爱的心灵,没有一种无私的精神,没有一股奉献的意念,没有对医生职业的热爱和敬业,是很难做到的,面对着随时可能被感染并为之付出生命的“SARS”患者,正是这种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使“SARS”患者一步一步远离死亡,重新享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和空气的清新。
  
  我就要离开奋斗了20多天的隔离病房了,可我的心里仍然牵挂着患者,还有留守的及新进驻的白衣战士们,在这里祝愿患者早日康复,祝愿我的战友们:“健康!平安!”
  
  

作者签名:
幸福是因为有追求:)

转载(别推荐)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