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悠悠电脑情

鸣笛
2005-09-03 19:47   收藏:2 回复:9 点击:3858

    人的感情生活是相当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愫,大都离不开亲情、爱情、友情等我们常见的表现形式,而人与物之间的感情,充其量也不过“喜爱”二字。不曾想,已经人到中年的我,竟然会钟情于电脑并很快延伸至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还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她的这份依恋和痴迷,如同才谙世事的少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迷恋。如果感情生活大多与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相关联的话,那么电脑这玩意真有生命力么?我们这个时代关于“爱”和“情”的文字实在太多了,但究竟爱是什么?情为何物?我赞成一个网友曾经对其下过的定义:只要是世人,都很难懂。网友的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很合适的。
  
   电脑属于IT行业里的东西,我不是业内人士,没有谈长论短的资格,我连说起这个话题都带有几许惶恐,生怕人家误会而被讥讽为“妄谈”。可是,没有人怀疑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IT业的发展,不知不觉使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私下里我常感叹:我们积累的所谓经验是那么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年龄也失去了能让我们骄傲的魅力,真的不能再与年青人去比试孰高孰低了。每当看到显示器前越来越多的身影,其中不乏岁数比我大的同事,用轻盈的手指上下翻飞地敲打着键盘,一篇篇文章不再使用稿纸同样跃然纸上;连节日问候的手机短信都巧妙的使用电脑日常用语;他们不需看报而事事都比你知道得早与多;特别是看到他们做出来的图纸简直是手工无法比拟的时候, 心里不由滋生出敬畏和不服输的愿望:不能再落伍下去,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开始,先掌握简单实用的东西吧!经过了好多年的犹豫和煎熬,这个决心才终于付诸行动。一经上手,给予电脑产生了割舍不开的感情,这种感情,决非人们通常理解的“爱和情”,恐怕得用美国人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卫.加德吉尔博士在《说好不同居》里所阐述的“相伴之爱”来比喻更为贴切些。
  
   在我心目中,很早我就把电脑视为一个十分摩登和有些奢侈的东西,很想拥有它但却无能为力,有点象男女间的单相思。从具备条件接触它、拥有它,以至现在对其爱不释手,整个情节犹如一对相爱之人从结识到恋爱,再到结婚过日子的那般过程。回想起在我初涉电脑时曾经有人对我说:“小心呃,它会令人着迷的”。我还对这话不肖一顾,自以为自控能力非常人能比。 过了这几年,入得门来,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才真正体会到人家的忠告其实并没有错,也难怪我身不由己地陷入如痴如醉的深潭之中。
  
   其实,对电脑的概念我很早就有了印记,但记忆中对它一直是朦胧的,如同人们评价新生事物那样,一时半会甚至很长时间闹不明白。随着信息领域一日千里的变化,到如今IT、IM已成为科技界最受青睐的产业,我对电脑的认识才渐渐清晰起来,同时也明显地感觉这个行业引领着全世界,其他每个行业都将借助于它才能攀上高峰,或者说是插上它的翅膀才能翱翔于天空。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的计算机身躯大得出奇,价格又那么昂贵。曾经以为体积越大越好,也曾预计将来不一定什么人都能够碰它,所以对语言程序什么的学习并不很感兴趣,心理上也就滋生出了“学学而已”、浅尝则止的思想。现在,我在后悔的同时还隐隐有些庆幸,那时所学的内容对今天而言早已成为过去,莫说时光已经流失了20多年,就是现在,你几天不去摸摸机子就会体验到追赶不上的压力。在大学里别的专业学下来,可以一用几十年,当然你也可以做的很优秀,但要做到在理论上有发现,思维上有突破却很不容易。我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只是感觉到它变幻莫测,稍一驻脚就会落伍,若是缺乏一定毅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大可不必去以什么IT为业。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地矿部设在省里的基层地质队工作。整个省局20多个县处级单位,上万人的职工队伍中,也没有一台现在普通小学里教学用的那种计算机。单位里由上级配备下来的唯一一台长城-0520机,连什么模样也没有见到就宝贝似的隔离进了庭院深深的“计算机室”里。那时计算器还不是工程技术人员个人必配的工具,人们更多的是使用计算尺,如果能够申请配上一台函数计算器,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1989年,我已经是国家“七五”重点突破项目里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的项目负责人,由于计算工作量太大,好不容易请求上级领导调剂到一台PC-1500机,才使野外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得以简单编程而实现了所谓比较快速的处理。不过涉及用较新的“有限单元法”这类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区域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最终是到我的母校花了一月有余的时间求得解决的。
  
   1994年,我从省委党校学习回来不久,被上级任命为单位的法人代表。此时正是国家提出地勘单位“三化”(商品化、企业化和社会化),其实质性运作开始到达顶峰,进入“白热化”时期,其情形是国拨地勘事业费大幅度减少,地质队失去了原有的风光。由于经济拮据,吃饭的家当少得可怜,但在同事们的鼓动下,提请领导班子开会研究,才同意挤出3万元资金派人到成都,为计算机室购回一台486的电脑,取代了一直使用的长城机和四通打字机。从此以后,单位每年都会根据需要和经济状况陆续添置和购进。特别是1998年到2001年,我所在的单位经济蹒跚着走出低谷,开始了对往昔光荣的复苏和超越。在此期间,我所在单位前后又经历了遵义地区几个地勘单位两次重大的重组合并,队伍规模和技术装备亦非以前能比,日子一年好过一年,各个部门和主要的技术骨干都拥有了电脑,拥有量和使用效率在局系统内名列前茅。此时的我,也因工作上的需要和想装装门面,在空隙时学习一下电脑,便叫懂行的朋友帮我到电脑市场选购了一台。但在我离开时,除了学会了开关机外,还从没有认真地对待它。说来不怕大伙笑话,完成同驻遵义城三个地勘单位相同产业,重组构建全新意义的“贵州地矿二勘院”后不久,我自己虽然不会玩它,但我却已经感到“不进则退”的危机。于是我又提议,经过领导班子讨论后,下发了《关于全院50岁以下党政及技术人员推行计算机考试制度》的通知,并以考试成绩作为上岗和提薪晋职的主要依据。一时间,单位里学习电脑蔚然成风。可遗憾的是:还没有等到组织考试,把我调到新单位的文件就送到了所在单位。说实话,2003年3月我到省城以后,由于组建一个新单位牵涉的环节太多,在长达三个月时间里没有固定的地点上班,为打发空闲时间和满足对电脑的好奇,我就在家从打字开始学习电脑。但真正学会并把电脑运用于工作和学习还得从2003年的7月份正式进入机关大院算起。
  
   从我自身经历归纳总结出这样的体会,即初学电脑者关键是不能有好面子的思想。万事开头难,没有条件不好说,忙也仅仅是借口而已。回顾我的经历,办公室和家里都有机子,出差还有手提,工作忙完了多弄弄,遇到不懂的多问问同事,学到自己能够基本运用的程度并不难。一般的办公软件,技术上的图形软件,互联网,用得多了,也就慢慢熟悉和掌握它了。象我这样一个典型的上班族,还在基层单位负点责,每天打开电脑,收邮件、登录QQ并从QQ弹出的小窗口浏览新闻,隔三叉五要和北京的上级单位链接,甚至每一天都与省际间的兄弟单位,省城里的主管单位与技术协作单位,还有设在各地、州、市的分支单位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和发布。如此频繁的联络,且不说查阅资料和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电脑运用知识和具备起码的动手能力,恐怕也很难胜任现在的工作。特别是每年汛期,现场应急调查的资料和减灾防灾方案一般要求在24小时以内用文字传至省和部,奔赴一线的同志配备了手提电脑和无线网卡就缩短了空间距离,实现了移动化办公,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偶有闲暇,看看资料,发点感慨,不时聊聊天,打打游戏什么的,倒也给生活增添不少色彩,网络积极的一面,让如今的我基本上远离了纸笔,倒是对电脑已经痴迷到了寸步不离。时常弄得废寝忘食,甚至有时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学习也是有过的现象。听说还有网虫因为网恋而出了事的,这些问题提醒自己可得引起注意,这是它的另一面产生的消极影响。但凡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说到底在于自己怎么去把握,因噎废食当然是不可取的。
  
   爱与恨本身就在一线之间,不恨则爱。我知道我对电脑的这份情谊,这辈子是离不开它的了。
  
   但我当初如果不勇敢地迈出这个脚步,今天或许就只剩下埋怨或叹息也!
  

作者签名:
鸣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