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寒水月沙-个人文章

怦然心动这一刻

寒水月沙
2005-09-03 00:03   收藏:2 回复:22 点击:1237

    谈到文学的评论,心便开始沉重。尽管文学,它确如生活,细细咀嚼后方尽享其味。然而,较之将一篇文章层层剥落,慎密如科学研究般严謹对待,我更愿意敞开心怀与之畅所欲言,像对待知已般坦诚。毕竟,文字只是文字,无须承载太多。用澄净的心灵去解读,去漫步,触摸到笔者赋予文字之外的东西,于作者,于读者,就已足矣。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安坐在电脑旁,通篇读完mzzhuxi“乡居七月,流火的吕屯村”系列,一时心绪难平,似有千言万语想要写下,却不得不在此刻感叹自己词汇的空乏。或许,是作者质朴的文字与起伏于字里行间的深情,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尽自己所能给大家介绍mzzhuxi的文字精髓。 这是一组与时下流行的都市情调格格不入的,洋溢着泥土气息的农村主题散文系列, 作者分别从田野、田间劳作、农家生活着笔,平实描述了夏忙时节的乡村风貌,每篇文章都如一幅纯美的风景画,内容承接起伏,文散而神不散,串联起来,恰似一组农家三部曲。
  
   ●心意
  
   开篇《从黄色到绿色及单调着装的男人女人》很精彩,立意鲜明的描述,将一个多元、立体,感性和谐的田野,像一幅乡土风景画铺展在读者面前,踏踏实实根植于心间。在阅读中仿佛飘过稻花香气氤氲不散,亦如目见艳阳风光。田野,此时已然超出了感观所及,描述,立足田野而时时超出于其上,升华为一个象征----大地,母亲; 劳作在田间的农民,挥汗如雨的“孩子”们。被放大了的"田野",令人徜徉其间,淡定,自然而忘言。继而,作者对田间农民衣着的叙述,反衬出农民与大地的血肉亲情,笔者内敛的情感,也在最后一刻如潮水般涌来:“疑惑地停下脚步,举目张望,却不见父亲的影子,而扭过头,父亲却穿着乌蓝色的衣服,埋头在不远的稻禾堆里锄草,窸窸窣窣的,像是夜里饥饿了出来觅食的野兔,由于饥饿而专注认真,毫不注意不远处观望的眼睛。”赤子之心昭然若显,通篇的亮点最后聚焦在埋头田间务农的父亲身上,以此,阐明了大地之子对“母亲”的热爱与倦恋之情。“山边,两只白色的鹭丝鸟抹过青山,归巢了。我注视着他的身影,苍老而又朴素,张了张口,还没叫出声,眼泪就渐渐的溢出了眼眶。”夕阳隐落山谷,倦鸟亦已归巢,我苍老的父啊,还低头劳作在田间!无须过多言语,赤子的泪诠释了一切。
  
   ●趣意
  
   较之上篇,《从水田到谷坪及无聊透顶的小子丫头》的写作更注重了细节魅力。作者以时间为序,从日出到日落零星采撷,对乡村风貌做了全面的描述,绘成了一部生动鲜活的丰收适意图。文中,人、景、物、事、情紧紧围系着“田园”这条纽带,融洽得揉合在一起,将田园淳厚、自然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但作者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寓情,将画面中每一个孕育着生命的物体澎发出鲜活雀跃的灵魂,这些细腻动感的生命描述,时不时让我的眼睛酸涩:“午后下田是需要勇气的,穿上早被汗湿中午又被阴干了的衣裳,踩着如火炭般的黄沙道,裹挟着热浪步入田里的泥水中。”“汗滴聚成一粒一粒,蜿蜒流过脸庞,从下巴滴下”寥寥几笔,已将田间劳作的艰辛写尽。同夏日撑遮阳伞、戴凉帽凉帽的都市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人对农民,如何不心生敬意与感激?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农民的朴实无华,衬托出收获的不易。心折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乡村的了解,细节处,犹为感叹笔者观察之细腻,动物写得生动活泼,狗、鸟、鸡、鸭、猪、牛,灵动而有趣,构成活生生的田园背景。人物也是鲜活的,老农、后生、女子、妇人、小子、丫头,各有姿态,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成为画面的情趣中心。整幅图充满了真实的动感,因为作者的位置与视角在不断地变化,所有景致也是在一连串的动作里完成的,包括田园丰收时的喜悦与安然:“妇人拿一粒放在嘴里一咬,“嘎”地一声,谷壳与米粒分离,声音清脆,那么,谷子便晒足了,可以归仓了。”“抬出风车,把晒足了太阳的谷子倒进去,风车吱啊吱啊地响起来,秕谷飘出去,金灿灿而饱满的谷子则如泻洪的水般涌入箩筐。”没有张扬,没有惊诧,朴实的人们在收获的时刻,与自然浑融,将内心的充实与喜悦倾吐而出,令人产生无比的精神愉悦。
  
   ●惬意
  
   延续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从洗澡到吃饭及吃饱喝跳的男男女女》将读者从容进引入夜幕降临的田园,作者以洗澡为起线,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描述,文笔渐次扩展开来,无形中,又一幅田园安乐图展示在我们面前。无所顾忌的牛氓、悠闲自得的水蛇、跳出水面的鱼儿栩栩如生,鲜活地呈现在眼前,牵引着我们的目光跟随着笔者的视角与文字继续往前走。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表述能力,一景一物都描绘得如此生动。“青山越发转成了深黛色;鹅卵石与青石板相间相连,连成一条终年阴暗潮湿的过道……猪归圈、鸭回棚、鸡回窝……”朗朗几笔,就将一个宁静、安详、恬然、纯朴的小村庒勾勒了出来。这份纯朴与自然,进一步加深了文字的感染力,使看的人,品文过程中充满暇想与向往: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安然、惬意。“借着天际最后的一抹银白,知道还剩炊烟几缕在散淡地飘啊飘,是生气、是人气,是祥和。倘异乡日落,游子见了,不知该做何感想!”赤子的深情,如流淌着的水波推助着画面不断深入、扩展。文中,偶尔的对话、几段田家生活、男男女女的描述,有对生活的憧憬、人世的感叹,却无一不显露乡土的纯朴和人们的安然惬意。末尾笔峰一转,又落实到田野:“秧苗大都插好了,田野又充盈了绿色,吕屯村的田野,就又剩下了一片苍翠的景致了。”这种意境的回归,尽释人们对田园的归依与眷恋之情。
  
   沉醉在文字里,乡村所特有的味道时不时扑散而来,恍然就身处其中。从不同角度与观感中采撷而来的三幅立体、真实的画卷,此刻,它们就平铺在我的面前,渐次的,形成了一组完整的、经络分明的乡村图景。图中,人物事景情的描写,看似散漫,看似随意,实则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一方镜鉴,让我们在古朴的乡土之风中返观对照,寻找自我,追溯生命本身的自然与纯真。三篇文章,贯穿起来,其实就是农民每一天的生活。一天如一季,一季似一天,朴实的人们就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重复里,守着心爱的土地,自足自乐地安享生活。文中,笔者自始至终都着力于体现乡土的纯朴与自然,如字里行间浓厚的乡土气息,超长的标题,都是质朴化的一种表现。也正因为这份真实,这份自然,才使得作品淳厚有力度,有血有肉,美得实实在在。尤为感动作者对田园的理解和热忱,真切的情感,再加上细腻的文字,便把这份厚重的乡土情怀迸发得至纯至真。
  
  
   附:
  
   文章链接----
  
   "乡居七月,流火的吕屯村"系列 文 /mzzhuxi
  
   【散文】从黄色到绿色及单调着装的男人女人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3314387
  
   【散文】从水田到谷坪及无聊透顶的小子丫头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3323065
  
   【散文】从洗澡到吃饭及吃饱喝足的男男女女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3325044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