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关于“入世”所想到的......

鸣笛
2005-09-01 00:13   收藏:0 回复:2 点击:3813

    前言:经过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早已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几年过去了,留给工勘施工业的“缓冲期”亦将消失。回头看和向前看都同样重要。本文以贵州省工勘施工业为例,从加入WTO对它的影响和如何应对谈了自己的看法。
  
  加入WTO对我国来讲,既是一次严竣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使我国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使我国早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这是中国与世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碰撞。从近期来看,并不完善的、相对弱小的中国经济将受到世界经济的强大冲击,这种冲击,对于弱势行业来讲使人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碰撞是必然的,也是必须和有益的,总体上利大于弊。工勘施工业在国内属于建设系统的勘察设计咨询业,在国际上属于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范畴,因此,加入WTO,无例外地将受其影响,对于贵州这种经济欠发达省份而言,相对弱小的工勘施工业影响将会更大。
  
  一、WTO涉及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内容
  1、WTO的概念及组成。WTO从1995年取代CATT(关贸总协定)后,从原来的货物贸易领域扩大到了服务贸易领域,达成了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之配套的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2、GATS的主要内容。(1)服务贸易范围:按WTO秘书处的产品分类,服务贸易分12大类和155项。其中职业服务中包括建筑服务、工程服务、综合工程服务、城市规划和绿化建筑服务及有关科学和技术咨询服务,勘察设计咨询属于职业服务范畴。(2)服务贸易方式:共有四种形式。一是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二是消费者向出口国流动;三是自然人流动如建筑师、咨询工程师短期到另一个国家通过合作设计提供他们的服务;四是在要提供服务的国家建立商业存在。上述四种方式中的一、三、四种与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直接有关。(3)原则:主要有最惠国经济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与自由化原则。
  3、我国在勘察设计咨询业谈判中的承诺。入世前我国在勘察设计咨询业已允许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允许外资控股。加入WTO后五年内,将逐步开放勘察设计市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国外服务者,必须是在基本国或地区从事建筑设计工程服务,取得我国注册执业资格认可,并经建设部批准注册的设计人员。
  
  二、贵州工勘施工业现状及加入WTO可能面临的问题
  工勘施工业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地勘计划任务的减少,为缓解国拔地勘费不足与地勘队伍过剩的矛盾,地勘单位为寻求生存和发展,纷纷“下海”涌入市场而逐渐形成的产业,它是地质勘察技术手段向工程、建筑领域延伸和拓展的产物。其内容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治理、工程监理与咨询、工程建筑、工程物探、工程测量、工程监测、工程检测等。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与发展;工勘施工已从单一的创收手段转变为地勘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已从地矿扩展到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核工业等八大行业,打破了原有划地为牢的格局,建设市场几分天下。为了与国际接轨,近十年来,正力图使传统的工程勘察向岩土工程体制的转变,为工程建设和地勘单位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省有勘察设计单位403个,其中有勘察资质的单位68个。其中地矿系统有勘察资质的单位15个,从业职工1300余人。在其技术人员中,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勘查专业为主。
  自1997年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各类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以来,我省地矿系统以其行业优势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生力军,一直走在前列。在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资质的16个单位中,其中地矿系统占13个。
  贵州工勘施工业的发展在外部主要受制于相对较弱的经济环境和相对垄断的市场状态,在内部未能实现单一的工程勘察向岩土工程体制的转变,承接的工程规模偏小,经济总量徘徊不前。
  认真审视当前的工勘施工业状况,虽然有了甲级资质的企业,经济总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正从安置效益型向规模经济型发展并已成为地勘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粗放型经济运行方式未根本改变,困境未得到根本改观,面临的问题应该说还相当的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队伍总量过剩,生产严重规模不经济。贵州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城镇化、城市化水平低,建设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范围狭隘,市场容量极其有限。而不同部门的同类企业多达68家,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未能达到起始规模和合理的经济规模,加之地方与部门保护主义严重,企业很难跨越行政区参与外部竞争,至使这些企业在一定范围内低水平的重复进入,进行分割式竞争,因而形成企业数目过多的过度进入现象,使工勘施工业成为过度竞争的高发产业。仅以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市为例,不同部门驻遵的同类勘察企业达八家之多,这种现象在省内其它地级市是绝无仅有的,往往一个项目,除驻遵单位外,省会城市同类企业也竞相介入,加上该产业退职、退休、停薪留职人员形成的群体,采用挂靠办法参与竞争,必然导致价格大战,使得遵义市建设市场上的勘察价格已降到国家公布收费标准的1/3。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以及房屋低售价带来的勘察施工低价格,使这一产业陷于困境,大量的企业失去原有的风光和竞争优势,给经济带来了不应有的破坏。
  2、手段单一、技术水平低下。一是从队伍结构来看,有技术职称的人数太少,取得个人注册执业资格的人数更是微不足道,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和一般行政人员占了大多数;二是从勘察工程手段上看,钻机包打天下的局面没有改变,岩土工程包含的工程勘察、设计、监测、监理、检测、施工手段不具备,多数单位还停留在勘察这一传统的阶段上,停留在大量的体力劳动加简单的脑力劳动层面上;三是从技术水平上看,技术人员多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探矿专业,既不懂上部结构,也不懂岩土工程的相关知识,面对愈来愈多的高层建筑和深基坑,不懂得复合支挡技术和复合地基的应用,提交报告“八股文”多,新鲜的,有创新的东西少,实用的不多。说到底,技术人员还没有真正适应国际已通行几十年的岩土工程体制的转变,满足于从事传统而简单的工程勘察,难以体现应有价值,使得单位的收入和个人收入偏低。随着入世与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单位资质为主和国际通行的个人注册执业资格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将会接轨,培养注册执业工程师己成为当务之急。
  3、事企不分,管理落后。工勘施工业绝大多数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但也保留着事业单位的一些性质。社会保障未完全建立,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运作机制不灵活,带队伍的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使其转变为科技型企业的难度也变得相当大。一方面,企业本身干的应是技术服务类型,但队伍结构实质上处于劳动密集型,投入不足,难以筹措大量资金进行投资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的营运资金,即便有企业想在高起点上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也“壮志难酬”,只好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维持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竞争带来的价格低迷问题和行业自身具有的高风险性,使国有企业在本身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难以产生较高的利润 ,大多数企业利润率持续低于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企业很难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并及时更新先进的设备。再则,企业管理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难以深化,由大量的企业人员需要供养带来的稳定与发展的矛盾,使得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缺少应有的竞争能力和活力。
  4、市场管理、市场运作不规范。由于队伍庞大,由“吃不饱”而产生“饥饿”,建设市场的混乱状况是有目共睹的。职能管理部门由于考虑稳定问题而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而市场清除制度刚刚建立,退出壁垒相对较高,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较为严重,特别是铁路、公路、水利等行业的大型工程垄断在短时间难以打破,工勘施工市场被人为分割,还形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跨越行政区和跨越行业的竞争暂时难以实现。有限的市场项目,由于符合勘察设计特点的招投标办法尚未建立,在招投标的具体运作中受部门垄断、地方保护和招投标中的不正之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还较为严重,收费标准低,加之单位、群体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使用关系、回扣、拉人搞勘察、写报告等不法手段,致使收费很不到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5、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是勘察施工企业未全面开展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强制性条文推行不力,业务建设和基础工作投入不足,没有建立本单位的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勘察手册、设计手册、项目管理手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技术标准等标准化文件,建立勘察、设计基础数据库,CAD应用水平不高;二是未开展勘察设计文件的咨询、评估、方案优化和复核工作:三是对建立不久的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四是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勘察设计损害赔偿和质量保险制度,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三、加入WTO后对贵州工勘施工业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对贵州工勘施工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是多方面的,二者应是相伴而生的。分析其积极影响,将会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分析其消极影响,将会使我们更加有针对性的改善我们的不足,利用后发优势迎头赶上。
  加入WTO,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外先进的勘察设计咨询企业进入我省,有利于加快和促进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加速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二是通过引入资金、项目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
  三是通过合作,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熟悉国际贯例,了解国际承包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人才,还可以借船出海,由小到大,由劳务承包到技术承包过渡到工程总承包。
  加入WTO后,短期内对贵州工勘施工业的影响较小,但“缓冲期”消失以后,它的消极影响将会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改革滞后,技术人员素质较差,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工勘施工企业将受到无情冲击,甚至面临淘汰的危机。二是国外公司以高工资及优厚待遇吸引我省企业内高素质人才,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却削弱了我们自身的竞争力。
  三是国外公司人才、先进技术、高效能设备、资金和先进管理水平、融资能力、质量、效益优于我们,将冲击省内企业。
  四是我省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而且有些与国际贯例不接轨,依法进行市场管理将受到较大冲击,企业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将受到冲击和影响。
  面对WTO,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克服随遇而安的思想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抓机遇迎挑战,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化险为夷。针对入世对工勘施工业的最大影响是经营方式、人才流失和技术创新的情况,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对策:
  1、加快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推进规模经营,增强与外国大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促进建立统一、公平市场环境的先决条件。要剔除空壳公司,尽快建立综合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工程承包体系,形成多层次的竞争领域或平台,要以资产为纽带,以大型工程为契机,以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测与监理一体化为经营方式,建立2—3个具有总承包资质的有较强融资、投资能力和较高技术开发能力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集团公司,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发挥出地勘行业少数高科技人员与劳动力群体优势互补的组合效应,逐步建立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化企业制度。这个优化调整是以提高工勘施工业竞争为核心的,调整的方向是以能否提高竞争力为转移的。
  2、加快工勘施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全面转变,实现体制创新,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轻装上阵。能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快决策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约束机制,方可使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与外部环境形成动态平衡,使企业经营活动各要素之间实现有联结高效运转。
  3、加快建立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运用人才并激励人才的机制。国内、省内工勘施工企业与国外公司之间的人才交流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内部人才结构将在市场的“无形之手”的指挥下发生震荡,这种震荡,一方面将对省内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将是省内企业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会,如何做好成就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政策留人,并解决好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将成为新形势下急需研究的课题。
  4、加快工程勘察向岩土工程体制的转变,促进技术创新。工勘施工业能否尽快实现这个转变,是工勘施工业取得重大进展的核心关键问题。岩土工程的一体化经营,其核心技术手段是向测试、深基坑的复合支挡以及复合地基的应用领域扩展。在这上面,工勘施工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一旦实现了岩土工程的一体化经营,其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岩土工程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珍惜机会,力求向社会奉献出精品。否则,这个市场一旦放开,我们来之不易的优势和市场份额将会大打折扣。
  [本文于2001年曾载于《贵州省地矿局队处级干部调研报告选编》,时至今日稍作修改,特收藏于此]
  

作者签名:
鸣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