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子扬-个人文章

我的读书生涯---读《谁能看见白衣的寂寞》

子扬
2005-08-27 12:12   收藏:6 回复:21 点击:5380

    上个星期到图书馆借书,本打算借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在管理台的电脑上查了摆放位置,然后寻着号码找过去,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正烦闷间,无意中瞥见了书架一角摆放着的《谁能看见白衣的寂寞》,心底不由得泛出一丝喜悦。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林子里的白衣如是,曾经在论坛热点上看过白衣发的关于新书介绍的帖子,也曾经到书店里查找过,却没发现,而今却在这里撞到,于是毫不犹豫的将它从书架上抽出来带回家。
  
  很长一段时间,我曾暗自猜测白衣的性别,虽然林子的个人资料上清晰的写着,性别:男,虽然林子首页上也曾贴出了白衣身着绿色军装的照片,而我依旧固执的认为白衣如是应如这个名字一般是个有着苍白的面容冷傲坚韧却又善良真实的女子,那符合我的想象。
  
  直到那天,当我翻开那本有着淡蓝色封皮的《谁能看见白衣的寂寞》,封皮的反面折叠的部分清晰的写着:“白衣如是:原名冯骥,男,八零年代后,迷恋文字,日日纠结在自己畅想的故事中,乐此不疲。2003年6月开始在网络上写小说,多以第一人称的女性身份描写支离破碎的爱情故事……”。白纸黑字,无可辩驳。心底的感触就如同《守望着你的守望者》中的男主人公LEON初“见”小蔓的惊讶般,“没想到,你是男的。”
  
  对于文字的阅读,我一直偏爱短篇小说和散文,尤其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和散文,我想这缘于女人天生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白衣如是的文字我曾在情感区里读过几篇,我知道它们有我喜欢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天,这本书一直被我放在随身的挎包里,一有空闲就拿出来翻上几页。全书二十三个短篇外加白衣的一篇自序,大部分是被我在公交车上读完的,时间因此而飞快流逝。上班途中,当我正感叹着将目光从苍凉的沙漠上段然血肉模糊的后背上抽回时,刚好看到熟悉的站台缓慢后退。《播种的影子不会错过》,却错过了落车的时间。迟到5分钟,罚款5元。这并不让人觉得难过,心底隐隐的疼痛皆因杜若在装满段然遗物的柜子上加的那把锁。生活,从此静如死水。
  
  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坐5个小时的大巴去看一个六年未见的大学室友,那个周末她的儿子满月。我们靠在熟睡的宝贝旁聊天,听她用淡淡的语调诉说这六年里家庭的变故,和六年前那个准姐夫的因果,以及现在的老公。那个瞬间我依稀觉得她就是《炽天使事件》里的“我”,历尽情劫,终于顺其自然的戴上了阿建的戒指。厨房里她的公公忙着煲补汤,阳台上宝贝洁白的尿布被风轻托着飞舞。是的,生活还在继续。
  
  回程的途中,突然接到Z的短信:我该不该想念你惦记你,梦里有个你。那时车正驶过海湾大桥,天空正飘着细雨,玻璃窗上水珠滑过的痕迹瞬间被淹没。MP3里吕方在反复轻唱:“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而我正陪着云端走在凄冷的风雪中。我分明看到那只背着绿色背囊的流浪小狗依旧不停的行走,在云端的心上。把书翻到文章的开头,标题《忽然忘记流浪狗》的上方写着这样一句话:分手了,你若记得便记得,你若忘却便忘却。突然觉得手臂一阵冰凉,车外的雨不知怎么就淋湿了车内的我。
  
  第一次看到《七月七日长安花》,是在林子里,从此我的脑海里就刻上了童七七这个名字,如同记忆中永不褪色的青春岁月。当看到七七看到舞台下多年杳无音信的若而哇的一声哭出来的时候,我就想起磊来。磊发信息说想我了,于是我用力的在回复的信息里写到:等着我回家,我们一起喝酒,我已经有一年滴酒未沾了。后面这句话我没有说出来。那是因为身边没有了18岁时的朋友。我们的青春一去不返了。
  
  每个人心底都有不为人知不愿触碰的伤痕,它们或许深浅不一,色彩班驳。整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每个故事后面的小记。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寂寞,关于疼痛,我看着白衣以自己的方式将它们一一陈列在阳光下,让潮湿的青春再次温暖起来。白衣如是,有我想象中的真实。
  
  突然醒悟,世上的男子已如此敏感细腻,难怪如我般粗枝大叶的女子越来越多,这也算是妇女解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作者签名:
既然选择了一条路,就别再问要走多久。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