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寒鸦-个人文章

鬼节遐想--修改版

寒鸦
2005-08-20 12:44   收藏:0 回复:5 点击:4190

    明天又是七月十四了,传统的中国鬼节。在这天,家乡的亲人都要回来,焚烧冥钱祭拜祖先的。
   小时候特喜欢过这些传统的节日。喜欢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喜欢那种热闹的气氛,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这天可以吃上点好吃的。七月半这天在我的印象中,比较另外老节日我更喜欢,我比别的小孩付出的劳动要多好多。我的父母都不识字,哥哥姐姐都很早就堕学谋生,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秀才。别看我小,五岁的时候就在我外公----听说是晚清的秀才的严格教育下,背诵唐诗宋词,背诵三字经,背诵百家姓,幼弱的手每天都得拓一张字帖。至今还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拿铅笔写字是用捏毛笔的方式来书写的。烧给先人用的冥钱是用一张白纸把里面的土纸----就是打印好的冥钱工整的包好,然后洗好手,磨好墨,铺开桌面,坐直身体,拿起毛笔,一笔一划的在白纸上写下封面。格式基本一样的,就是辈分名字落款不一样。在正正方方的白色封面上,依次从右到左的顺序为,中元化袱--上奉[共备冥钱几包]--故先考[祖、曾祖]某公某某大人收用--孝男[孙、层孙]恭备--公元某某年七月十四日化。后面的封面上就划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一般都是很潦草的,听说这样才是鬼画符。每到那时候,我就是家里和村里的小孩眼中最伟大的人----什么农活事我是不干了的。父亲总是吸着烟,偶尔和同辈谈笑着,那经常看过来的眼神我能读懂是慈爱和骄傲。我的同伴们---就算是平时欺负我的伙伴,也得在我得意的指挥下为我忙上忙下,当然得注意我写好的包袱绝对是碰不得的。
   在我的记忆中好象这天都有风起和下着小雨,是不是跟季气有关我不知道。父辈的说法就是这天是所有的祖人都团聚在一起来拿钱,所以阴气比较重,要下雨的。这给我们玩耍的快乐中揉和了一份神秘感,神秘之中就多了一份恭敬的敬畏。从初十开始,家里的大方桌一定要腾出来,不做别用,专门摆上各位祖先的包袱以及供品和香案,每天中餐以前虔诚的摆上鱼肉米饭茶水和酒,点上香火膜拜那是必然的一道程序。等到十四的黄昏,孩子们就最忙碌了,在家乡的屋角铺上稻草,然后井然有序--不可以把烧给他们的钱给弄乱的--请出包袱,轻轻的在稻草上排列好,一样的摆上供品香火,在爆竹响起后三扣九拜,伴随微微的风、细细的雨、浓浓的烟雾坚守着一个个包袱化为灰烬。这时候,大人们会重复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给天真的孩子听,年轻兄弟之间互相问候多时不见了各自的生活工作情况。温馨的时刻随着夜晚来临而慢慢的结束。
   如今自己也是有小孩的大人了。那可亲可敬的父母早已生活在另外的世界里,一样的到这天,我依然会回去为他们焚烧送去冥钱。可我总觉得自己恭敬的成分和他们那时候比起来逊色了许多,总是为自己打理一家小公司而忙碌的原因来找理由,总觉得到这天我是该回家了,该完成任务一样的。中国的汉字包含的意思往往模糊而复杂,这个该字就最能体现我无奈的行为和自欺欺人的心理。什么是该回家该完成呢?什么是觉得自己忙碌就可以搪塞应付良心上愧疚的原因呢?难道这样用丑陋的笔来追忆父母的恩情就是自我调节走出羞愧的途径吗?
   回到说起父母的恩情,我总是感慨和羞愧不安的成分居多。虽然我在好多文章里回忆起父母的眷眷舔犊之情,但能算回报的话那是万分之一也算不上的。算如今自己也是有小孩的爸爸了,也是到这时候才深深的体会什么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此情可待成追忆。父母羸弱的双肩和宽广的胸怀蕴涵了多少爱的柔情渗透我成长的岁月已经不能也不可能用笔一一道来。每个父母都记得孩子的生日,可有几个孩子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呢?难得这么个简单的事实还不能说明做孩子的没有尽心孝敬父母的愧疚吗?
   人生活在现实中,总是为自己的生计和孩子们的未来在奔波劳累,很少有时间去回忆感恩父辈消失的身躯和远去的恩情。饮水总思源,本来剩下不多的节日来怀念他们,也惭愧自己只能在这偶尔想起他们的时候摊开感伤的心情,涂上笨拙的文字来描述一翻,算是一点遐想吧。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