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熊钧平-个人文章】
游白马洞
□ 熊钧平
2005-08-11 15:55
收藏:0
回复:0
点击:4855
西陵峡雄奇逶迤,白马洞则又是一番情趣。
洞口积满了水,水道狭长幽深。坐船进去,与泛舟长江有着截然不同的情调。洞中昏暗,凉风潮湿,耳中不时充溢似洪大而又细切的轰鸣,悠远绵长,和着撑船人极有节奏的竹篙击水的声音,好似在演奏一曲被精心改编了的古曲,充满了苍凉,充满了神秘。极目凝望,除了邃洞拐弯处燃着的迷幻般的灯火--那灯火更添洞府诡异--总也窥不透其中的奥秘,就像翻看一本年深月久的经书,参不透泛黄书页中博大精深的禅机。
船在一块平坦舒缓的岩石边靠了岸。登岸前行,溶洞时而宽敞如天穹,时而狭窄才通人,时而简洁如几案,时而富庶如宝库……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花枝招展的珊瑚树,有的如憨态可拘的头陀,有的像禅房僧侣齐聚,有的似筵席群仙赴会……驻足赏玩,情趣盎然,不独是导游想象生动的讲解,更是这千古溶洞演绎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传说!
洞中潮湿,每一具钟乳石都浸润在涔涔的水气中,就如春晨万物轻拂着身上的露水,珠光宝气,鲜活生动。
在一处宽敞的石室中央,从望不到顶的空中垂下一条巨大而细长的石柱,而它的下方则是一柱拔地而起的石笋,彼此呼应成趣,猛想起梁蘅写晋祠的古树:像地下旋起的一股烟,又像天上垂下的一根绳。那只是百年老树,而面对这千古灵石,却有欠妥帖。尤其是那似接未接,欲连未连的神韵,更是岁月老人的大手笔随意挥洒的险峻挺拔而又轻灵潇洒的书法!
倍感神奇的是平铺在崖壁上、宛若琉璃洁白如玉的钟乳石,好象是从岩石上奔腾而出的瀑布,线条流畅,褶皱分明,如丝绸悬挂,似银练逸飞,更为奇妙的是几处突起的岩石,瀑水自然在它身旁披散,飞花溅玉,看久了,隐然听到轰然哗然、恍若雷动的瀑水撞击的声音。还似乎看到了洪荒久远的岁月里熔岩奔泻、肆意泼洒,陡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凝固了,才在这溶洞,在这腹地,为轻灵柔美的瀑布造型塑像。
攒足前行,一路泉水相伴,叮叮咚咚,如鸣佩环,渴了,喝一口泉水,甘美香甜。导游说这才是真正的矿泉水,滋颜养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呵呵,当我把手伸入水中,触摸到温软的水底,再看一看缺棱少角柔顺奇诡的溶洞,我似乎明白了,这一份神秘和奇丽可能就是这游走不羁的山泉几万年,亦或几十万年掏挖出来的!
洞中造型最多最形象的是一匹匹各具形态的白马。有的如昂首长嘶,有的似奋蹄狂奔,有的好象搔首弄姿撒欢嬉戏,还有的交颈相偎昵态十足。传说这溶洞曾经是白马居住的地方。白马出洞觅食被人追赶,逃入洞中,后来从这里潜入汉中。还说那匹曾经驮着唐僧远征西天的白马途经三峡,因为留恋这里的美景,从而隐居于此。
“白马仙踪”是其中最为出名的景点,肢骨突现,须毛可见,神态安详,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玲珑剔透;像一位神态清闲的绅士,不紧不慢的度步,又如沉静文雅的学者,掂词拣句陷入无尽遐思。
真正的白马已经匿去了,只留下这幻影仙踪。
真正的白马是不会留恋这洞天福地的,它的仙踪应该在翰海阑干的疆场!
白马洞也许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石笋林立,钟乳高悬,千姿百态,是此洞特色。
白马洞的出处,依然在峭壁上。
再往前走,就是三游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