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冰心-个人文章

传说系列 2

冰心
2002-12-13 20:19   收藏:0 回复:2 点击:4914

   
   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村庄或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地方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好多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故事,还有那些地方戏曲,都在讲诉着那些美丽传说,颂扬着那美丽传说里所蕴藏的人生哲理。
   在我们这个不算大的城镇里,也流传着好多或美丽,或发人深省的传说和故事,虽年代久远,今日细细品来,仍可教给我们一些有关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生的感悟。
   
   一 武帝城的金豆子
  
   在黄骅市的西北角,有一座土城,说确切点是一座土城围子。由于年代太久远了,风蚀的已经看不出来城墙的模样了,只剩下一座座的小土山样的城座子了。这座看着不起眼的旧城池,就是我们黄骅的古迹--武帝城。
   说起这座旧城池的传说,那真是不胜枚举。单就说,杨家将里的穆桂英,可是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了,电影电视戏曲,编了又编,拍了又拍,从古至今,一直的在演绎着她的故事。保家护国的杨家将,忠心耿耿的杨家将,应该是和古代爱国英雄岳飞齐名了。威风凛凛,勇贯三军的女将穆桂英,更是尽人皆知了。几乎所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这个女将军。据说,这座武帝城,就是当年穆桂英屯兵的地方。
   难以想象,当年那些剽悍勇猛的兵士们,就是在这里被训练出来的。
   那些土围子,就是当年那在傍晚的寒风中巍峨耸立的城堡吗?那朝南正中的两个土座子,就是那两座高耸的大门吗?那里还有那两扇扣着密密金钉的大门吗?那些把守大门的兵士还在那里威严的站立着吗?也许,现在站立在那里的,只是他们的英灵,是他们那不朽的英灵。
   有关这城堡的传说,似乎都有那么一点点的灵异。
  
   上一篇说的是在武帝城借桌椅板凳锅碗瓢勺的事,今天,咱们再说说这金豆子的故事。
    话说黄骅的北面三公里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王曼新庄。庄子不大,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庄子里有一个接生婆,那可是鼎鼎有名哩。
    那时侯,不象现在,有那么多的大医院,有专门的妇产科,那时没那个。就是一些接生婆,我们这里管那叫做姥娘婆。
    王曼新庄这个姥娘婆,手艺可高呢,一般的或是特殊的难产她都能对付的下来。方圆百里的女人们生孩子,都会跑来接她去,接生完了,喜烟喜酒好吃好喝好待承,可受人尊敬哩。
    老太太今年五十多岁吧,身子骨硬硬朗朗的。脾气又好,不挑主家,不管是穷人富人,有求必应。不管是三更半夜的甜梦还是正在吃饭的时候,也不管是三九严寒的隆冬还是骄阳似火的酷夏,只要是有来求的,抬脚就走,从不打折扣。人们哪,都怕累坏了老太太,道近了,推个小推车,老太太也不嫌弃。道远的哪,套个单套大马车,来接老太太。同村住着的人们,谁家女人要生孩子了她都知道,到时候喊一声,她自己就过去了。因为这点技术,人缘又好,小日子过的顺顺溜溜的,儿子媳妇孙男弟女的,也都跟着沾光。
    这一天的深夜,老太太睡的正香着哪,忽听有人敲门,一声声的,急促而又小心。老太太赶紧推睡在身边的老伴儿:“老头子,快醒醒。你听听,有人敲门,准是哪家女人要生孩子了。你赶紧去开门,我拾掇拾掇,准备好接生的东西。”嘴里说着,手不停闲的在炕头的磕打窑里摸索到火镰,打火把油灯点上,然后手脚麻利的把接生的用品用那个蓝布包包起来。
    老爷子去开门了,不大功夫,迎进来两个人。前头一个青衣小帽,打着个气死风灯,后腰上别着个小马鞭儿,一看就是个伙计。后面的那个像是个管家模样的人,手里托着个礼帽,进门后冲老太太鞠了一个躬,然后开口说道:“老太太,我家少夫人难产,老夫人派我来接您来了。麻烦您老人家赶紧给跑一趟好吗?”
    老太太一听难产这两个字,赶紧的说:“咱闲话少说,赶紧走吧,人命关天!救人要紧。”伙计前面打着灯,一行人急急忙忙的坐上等候在门外的大马车,赶车的打了一个响鞭儿,三匹健马撒开四蹄儿,窜入了漆黑如墨的夜幕中。
   
    跑了不到一袋烟的工夫,马车缓了下来,稍微的停了一下,老太太坐在车棚子里,好象听到了轻微的开城门的声音,还有一声低低的话语:“接来了,快点去吧,老夫人都等急了。”
    又转了一条街的光景,马车停了下来。管家过来给老太太打起车帘,把老太太搀下了车,然后半搀半架着老太太走进了主家的大门。
    这老太太,心急着产妇,都没来得及看一下人家的门口是什么样子的,就被领到了产妇的房里。进屋二话不说,赶紧来到产妇的床前,见一个美貌的少妇,已被折磨的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旁边丫鬟婆子的好几个,抖着手无可奈何。老太太上前,把那些人指使开,然后动手给产妇接生。
    不愧是行家里手,一会的工夫,就把孩子给接下来了。当第一声婴儿的啼哭传出后,全家上下都沸腾了。老太太一边手脚不停的忙着,一边说:“恭喜你家老夫人,少夫人肚子里还有呢。”一连的给接下了三个婴儿,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老太太拾掇着孩子,剪断脐带,包裹起来。让那利落点的婆子把少夫人照顾好。
    这里老太太包着孩子,心里有点纳闷儿,这家的夫人可真能生,年轻貌美的,一胎就生了三个呀。真是少见,你说这孩子还不是太小,怪不得生不下来了呢。这孩子,噫!这孩子怎么个个屁股上都有一个小尾巴呢?这可真是怪事。心里这么想着,老太太嘴里可没说,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
     一切都收拾好了,老太太也该回家了。出了少夫人的房,管家过来了:“老太太,我们老夫人有请!”
    随着管家的引导,来到了一座外表朴素内里华贵的厅堂,里面上坐一位红光满面慈眉善目的富态的老夫人,微笑着在等着呢。老太太进了厅堂,老夫人示意管家把老太太请到老夫人身边的一把太师椅上坐定。老夫人微笑着对姥娘婆说:“辛苦你了!多亏了你,才保住了我的媳妇和小孙孙们。我老婆子在这里谢谢你了。”说着站起身,就要给姥娘婆婆施礼。老太太进前一步,赶紧搀住了老夫人:“老夫人,不要多礼。你可折煞我了。我们就是做这营生的,应该的。”
    老夫人也就作罢:“既如此,那我也不多说了。大恩不言谢!管事的,你去那库里,把咱那豆子给老人家装上些,就算是给老人家买双鞋穿吧。时候也不早了,天都快亮了吧?老人家也累了半宿了,送她回家歇息去吧。”
    “是的,老祖宗!”
    姥娘婆婆也赶紧的站起身:“既如此老夫人,那我就回去了。您也早点安歇吧。”
    又随管家出来,转了几道回廊,来到门房,管家安顿老太太先坐一下,然后扭身出去了。不一会儿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小口袋,里面疙疙瘩瘩的像是黄豆什么的。管家把小口袋递到老太太手里:“这是我家老祖宗的一点心意,请您收下吧。”
    老太太接过小口袋:“那你替我谢谢老夫人了。我们回吧。”
  
    随着管家出大门的时候,老太太偷偷的打开小口袋看了看,接着昏暗的灯光,只见小口袋里是一些绿豆和黄豆,老太太又回头看看那华丽的门第,心里有一些不高兴了:“可说是我不图你什么吧,这么富有的人家,真是小气,就给我这些豆子呀?我们庄户人家,谁稀罕这些呀?这豆子我们家里有的是哪。真是的,财主人家心都这么黑!”
    坐在车上,越寻思越有气,偷偷的抓了两把给扔到了车外。心想把那口袋给扔了得了,要那破玩意儿干啥?又一寻思,那我回家老头子问起来我说啥呀,说我给人家接了三个孩子,人家什么也没谢好我,可人家给了我绿豆和黄豆了呀。尽管是几颗不值钱的豆子,也不能埋没了人家的一点心意呀。
  得了,留着吧。回家也给老头子看看,看看人家这一片心。
    想到这里,就把那小口袋收了起来。
    回到家里,天也快亮了。也没再脱衣服,囫囵倒下睡了一觉。
    第二天,起来梳洗完毕,吃过早饭,和老伴坐在炕上唠嗑。又说起了这件事,把那小口袋拿了出来说:“老头子你看看,人家给的绿豆和黄豆。是不是和咱自己种的一样?”
    老两口子打开一看,都惊呆了,还真是不一样哪,大张着嘴楞在了那里。原来,那小口袋里装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绿豆和黄豆,是一粒粒溜光滚圆的珍珠和一个个金光闪闪的金豆子。老太太不由得想起了,那三个孩子屁股后面的,那一条条的小尾巴……
  
  
     2002.7.30下午17.41完稿
  
  
  『原创』(1002)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