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林社区-d120918-个人文章】 制药商们这样诱我们吃药 □ d120918                  2005-07-17 16:01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17
      当今社会,有许多看似天经地义、正常无比,实则经不起有心之人仔细推敲、认真分析的事情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就拿人们的健康来讲,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
水平的日益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不断在延长着,但你也同时发现一个怪异现象:好像现代人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健康、都多疾病。在各国,医疗卫生方面的开支,正在变成一个可以吞噬一切的巨大地无底黑洞。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这番人类健康的悲观景象呢?!答案出来了:这是由全球制药商们(主要是以美国制药商为首的)导演、操控的一场骗局,其目的只有一个……牟取暴利!
 近年来,全球一些尚有良知与理性的医生和科学家已经证实:不少疾病是编造出来的。制药公司为牟取利益,利用人们对健康的过度关注,使人们“产生”疑难杂病,而他们自己便顺理成章地把人体健康变成了一个大市场,大赚特赚昧心黑钱!。
 制药商们勾结医生、媒体,将轻微的病症夸大成大病,甚至恐吓你说:若不及时使用他们生产的特效药治疗,你就会有生命危险,让你自觉地接受那些复杂而毫无效果的漫长医疗过程,直到吃坏你的五脏六腑、掏空你鼓鼓的“荷包”为止……
 不久前,科学家兼记者的约尔格.布勒希在他的畅销书《疾病发明家》中披露了制药公司制造骗局,获取巨大利益的过程。结合我们身边的制药公司、媒体、医药代表和医生相互勾结,制造疾病的现实,我将带你看看这场骗局的一两处精彩片断:
 先是由制药商广泛招聘一批人才,组成研究实验机构,或是翻开祖国浩瀚医学宝典,来一通断章取义;或干脆伪造成“千年宫廷秘方”更好,由他们生产出有待验证的药品(有时为了更省事,在现有一盒一两元钱的药品中随便加上些东西,换个好听好记的名字就行),再用重金遍请全国知名专家权威、再请出几个洋鬼子、假鬼子若干以及相关方面的头面人物若干、有影响力的媒体人若干开一番会、游一番山、玩一番水,报告一番其“最新研究成果”,公布此药针对的人群,同时展开全方位(最好在央视黄金档)有关这种疾病和药品的强大广告攻势,让“地球人都知道”,人人都可能得了这病,不吃他们生产的这些特效药会死人。。。。。。
 就这样,在漫天广告轰炸之下,你无处藏身了吧?你被吓着了吧?对美好生活也不适应了吧?疾病真找上你了吧?快快掏银子,买我救命特效药吃了吧?!!
 哈哈……精彩!真精彩!!不由你不五体投地!
 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所谓的疾病只是因为我们个人的性格,对环境的不适应或不当行为而引发的,并无大碍。你会觉得每种病都有对应的药可以医治,每种药都有针对性的病存在,甚至针对人类自然生命过程:如衰老、怀孕、分娩、不开心或死亡等,几乎都有药厂在围着它们转,而患者甚少得到有效解脱。试想:谁能没有个头疼脑热、情绪不佳、缺乏生活热情或体重增加的时候呢?制药商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再给你随便添上一些别的症状,再加上一些十分生僻、十分拗口、半生不熟、洋味十足的专业术语,配合各类媒体广告喋喋不休的劝告,我们都会得上一些陌生的疾病。布勒希为我们列举了5种商业操作疾病的模式:将正常生命现象包装成为疾病(比如掉头发);将可能的危险视为疾病(比如胆固醇含量);将偶然现象视为疾病(比如丧失性趣);将个人或社会问题看成疾病(比如情绪不稳)和把轻微小病夸大成重病(比如过敏性肠胃症)。像紧张、嗜烟、抑郁、肥胖、骨质疏松、失眠、过敏、阳痿、皮炎等都可以归入这一名单。好好对照着看一看,想一想,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其实,制药商诱你我上当、诱你我吃药的伎俩真是很简单:他们先混淆概念,制造需求,然后大力宣传新药,推动需求,诱你我消费。如在不少“非治疗疾病”名字中,悄悄塞上“症状”字样,像腿部颤抖症、抑郁症、过敏性肠胃症、少儿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缺乏症……真可谓数不胜数,让你我眼晕、心悸…最后乖乖吃他的药。但对于那些秃顶、阳痿和肥胖者来说,有时候药品疗效更多的是你的想象而非实际意义上的。而真正有效用的药品只因利润微薄几乎无人生产,更少有医生使用(因他们得不到好处)。更可怕的是,一些新药一点也不新,其实它们早就存在于市场,价格很低确极具疗效。制药商们也不放过它们,拿过来,加上一点别的东西,再换个名称,换个包装,价格却可以提高几倍到十几倍不等,而他们只需要贿赂一下有处方权的医生,再花上几亿钱作一作广告就可以大赚昧心钱了。可他们同时也剥夺了穷人吃有效而廉价的药品的权力……
 真是丧心病狂,丧尽天良!!……
 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骗局。它最大的危害是:不但要毁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险体系,而且也将毁了人类正义和道德的大堤,值得我们深思!!
 
 
 2005-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