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d120918-个人文章

药价就这样变成全社会的“毒药”

d120918
2005-07-02 20:31   收藏:0 回复:0 点击:4696

    目前,老百姓抱怨的焦点是“看病贵、看病难”。本该是治病救人的药品,价格像断了线的风筝般失控,似春天的野草般疯“涨”。在一些地方,医院的药价是一般零售药店的4倍,药品的收入占到医院整个收入的70%左右,这些已成为医药圈里公开的秘密。一盒出厂价仅十几元的药品,到了患者手中,魔术般地变成了一百多元。如此扭曲而虚高的药价,正在变成危害全社会的“毒药”:它使当今社会四成之众的人有病看不起医生,尤其是那些农民、社会低收入者、下岗职工、慢重病患者更是无法承受,有病看不起、因病致贫者更是不在少数;同时,虚高的药价使全社会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已严重地威胁到现存的极其脆弱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安全,这一点决不是笔者危言耸听,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否则,贻害无穷!
   药品价格是怎样一步步虚高成天价“毒药”的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历时多月调查,搞清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幕”:
   ----药价在出厂前就已虚高。制药企业为提高药品出厂价格,在原料采购、加工等诸多环节上夸大虚报成本,欺骗、甚至贿赂物价部门定一个虚高的出厂价。
   ----制药企业不惜血本搞宣传包装。厂家为了促销,往往在各种媒体上,不计成本地大肆宣传,形成立体交叉、全方位地狂轰滥炸之势,吸引眼球。仅东北某药厂去年一年,在央视一家的广告费就高达数亿。随意打开一份地方报刊,哪一天,哪一份上没有整版整版地医药广告呢?而这些高昂的费用最终无疑全部都落在了患者头上。
   ----医药代表“专攻”医院,层层“回扣”、一路“红包”,药价随之步步高。近年来,医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职业---“医药代表”。可别小看这些“新贵”,他们在虚高的药价中可谓“功不可没”。你看:他们一个个或衣着整洁、或花枝招展、或油头粉面,手提公文包(里面没有什么公文,只要有钱就行),堂皇地在医院的办公区、候诊室、医生办公室、药剂科等地频频闪现,与院长、主任、医生融洽地交流着、谈笑着,随着一份份“红包”递出,一箱箱高价药品就放进了圣洁的医院,不一会,就用到患者身上了。具体细节往往遵循如下程序操作:一种药品若想进入某医院,医药代表先要找到主管药品采购的领导(一般这都是院长大人一人一竿子插到底的事),排队请其吃饭,敬笑脸、敬烟、敬茶、敬酒、敬菜之后,不失时机地再敬上一份“红包”,少则1000元,多则几千不限。再找药剂科主任,同样如上,做一番“沟通”,这药就算进入了医院。再找到相关科室的相关大夫,这儿不时兴送“红包”,嫌俗,这儿的天使们是按开出的处方大小,依10%--20%的比例拿提成,医药代表每月与主治医生们结帐。这样,药品就随天书般美妙的处方用到了该用不该用都得用的倒霉患者头上。这才是天使般医生热忱地滥用抗生素、热忱地小病大治、大病特治的动力源。可怜患者,在医院你是被动消费者,这儿容不得你像买菜买衣服般地千挑百选,更容不得你讨价还价。开什么药、开多少,都是医生大人说了算,不剥削你、不“宰”你,医生吃什么?院领导们吃什么?医药代表吃什么?!不剥削你、不“宰”你,怎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呢?!怎能如此迅速地造就出一批有房、有车、有情妇的“百万新贵”们呢?!
  ----招标,招标,药价更高。针对药价虚高的现象,政府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药品公开招标、集中招标就是政府为降低药品价格而搞出的政策,但这一“招”并不奏效,招标年年搞,药价步步高。原因太简单:名为公开招标,实为暗箱操作。一些医药经销商与一些一招标人员暗中相互勾结,用“好处费”完成肮脏交易,药价依然虚高的离奇。没有一个公正地第三方对招标过程进行全方位有效地监控、监督,哪来什么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呢?药价自然不会主动降下来。
   看到这儿,你总该明白,关乎你我小命的药品,是怎样变成虚火极旺的危害全社会的“毒药”的了吧?!也该认清所谓先进的“美国模式”---“市场主导型医疗体制”的罪恶后果了吧?!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卫生部首次明确否认“市场化道路”,明确表态:今后看病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道路。由此看来,下一步的改革一定会触及到药品价格这根牵动各方利益的敏感“神经”,但愿它能早日成功!
   祈愿扭曲虚高的药价早日回归理性!!
  祈愿天下百姓有病时能看得起医生!!

作者签名:
榆柳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