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mingzhong-个人文章

难产的“反棕”——小说创作谈

mingzhong
2005-06-30 10:54   收藏:0 回复:9 点击:3628

    难产的“反棕”
  
  ——小说“反棕”创作谈
  
  有二十来天了吧,天天见面的网友问我:怎么?迷上了贴图啊?为什么不写文章了?我无言可对。刚刚学会的贴图,确实有点意思。七彩的图片世界,当然比黑白的文字精彩,许多在文字叙述中词不达意的时候,一幅寥寥数笔的图片,既表达了想表达的意思,还可能增加几分幽默,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下海之初,开的就是照相馆。自己摆弄过一年多的黑白照片,彩色的那时候还没第一桶金去买价值昂贵的冲印设备。冲印彩色照片要去毗邻的湖南,当天去,当天回。自己摆弄彩色照片的理想就一直停留在梦想阶段。现在网络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当然要过过瘾了。
  
  不过文章还是要写的,那几天我正在清理自己的“档案”,想把自己顺手涂鸦的东西都搬到胡杨林里去保存起来。我以前随口而出的“打油”不少,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记录或者是没妥善保管,90%都丢失了。后来写在电脑里的东西,不是硬盘坏掉,就是被儿子重新安装系统格式化了。网络硬盘里保存几张图片就没了地方,感觉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集中保存在胡杨林里。因为东西存放有了条理,找起来十分方便,想修改也容易。所以就把到胡杨林当成自己的档案柜了,也不收费。
  
  回答网友问话的时候,我手中正拿着一个笑话,想修改了保存起来。想修改,是因为这个笑话曾经被我的第一个读者、我的战友老秦“枪毙”了的。那时候他担任着县委副书记,也分管着宣传这一块。《思州文艺》那时候想出彩印的等第一期,我就把上海知识青年留在这里的一个笑话写了出来准备交卷,老秦第一个看见,一枪就毙了,理由就两字:“不行”。不行就不行吧,在文学文艺这一块,在思州这地头,在那个年代。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只好另外写了一个剧本《办嫁状》交卷过关。
  
  其实我感觉这个笑话并不过分。比起网络上流行的一些笑话来,它有存在的理由。它应该获得新生。问题是怎么修改。
  
  怎么修改呢?当然得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寻找灵感。我首先想到了在镇远县江古舅舅家那一年多的农村经历。在我的短文《我与贵州山歌》中,我提到过我在镇远县姨妈家的一段农村经历,那不过是学生假期生活中的一段插曲,一两个月而已。真正当农民,是在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才可能知道什么叫饿饭。我吃过什么东西,现在也不想告诉你们,因为你们可能不理解——那东西能吃吗?我确实吃过你们在小说中也没看见过的东西,只因为太饿。我每月有25斤粮食指标,要是现在可能吃不完,可是那时候就只够我吃一个星期。为了节约这25斤粮食指标给弟弟妹妹,初中二年级下学期还没读,我就去了镇远江古的舅舅家,因为舅舅家是不会饿饭的,尽管是小米、玉米、红薯、洋芋等粗粮。
  
  在那里,我熟悉了我的小舅——“反棕”。当然他不是叫反棕,可是“反棕”的故事发生在他的身上。一个冬天,我和他开恳了近两亩的僚箭山种上了包谷。一个春天,我和他砍倒了成片成片的刺蓬,然后一把火烧了,过几天就去撒下一些小米的种子,还可以加一点玉米或者高粱。也不用翻地,完全是刀耕火种的遗风。说也奇怪,这种火焰地里的庄稼,只要风调雨顺,收获也一样丰盛。第二年又会还原成一片刺蓬。
  
  把“反棕”的故事和上海知识青年的笑话结合起来。我有了修改下去的冲动。
  
  至于上海知青,我想我是了解他们的,因为我老婆也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我老婆有不少上海知青朋友,不过却不是我的朋友。可是我却有一个叫国宝的上海知青的徒弟,在印刷厂里我教他用切纸机切纸,在他家他和他的同学就教我打桥牌和下象棋。那小子的象棋不错,无论我怎么努力也没有沾过上风。打桥牌我没兴趣,下象棋却是有瘾。这样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家是上海陆家浜的。我在上海他姐姐家住过几天。那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出差在外地的一律要统一安排住宿,叫你住那就住那,没有商量的余地。更要命的是没有省革委的证明,在上海没人给你安排住宿的地方。国宝知道我要去常州出差,事先打电话告诉了他姐姐,塞给我一双思州真皮皮鞋带给姐夫,不去还不行了。在陆家浜几天,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泡饭和长长的笮笮的楼梯一直爬上四楼。我写上海,陆家浜自然是首选了。
  
  小说写出来了,自己看看怎么也不如意。真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番五次修改,终于还是发在胡杨林了。一是对网友有了交代,二是对自己有个交代。再丑的儿子也是儿子,没别人的儿子漂亮没关系,没别人的儿子聪明也没关系。始终是自己的儿子。老子是乌鸦,儿子不可能是凤凰,老子是傻瓜,儿子不可能是天才。人贵有自知之明啊。
  
  小说发了。有朋友回贴说有去年获奖的小说《玉米》的情节。《玉米》我没看过,不知道说的什么故事。这几年自己上网的时间多了,读小说的时候少了。上网读原创小说的多,总想吃第一口馒头。世界这么大,和我儿子相象的人肯定不少。但是总不至于我的儿子成了别人的儿子。所以也不想再去找和我儿子“反棕”相象的《玉米》了。因为我确信,“反棕”是我自己写的小说,是我的儿子。不管他象不象别人。

作者签名:
能鸣的钟说明没有停摆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