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olin-个人文章】
格式化是我生存的意义[转载]
□ colin
2005-06-26 11:07
收藏:0
回复:2
点击:4934
在自然界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懂得思考生存的意义。究竞是因为后天的
格式化赋予了“意义”更多的内容,还是因为人类比其他生物更加知道生命的
有限呢?最简单的答案却是只有人类懂得思考。思考未必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所以有的人宁愿一辈子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却愿意花同样的时间寻找快乐的答
案。
听过土蜂的笑声吗?相信没有。尽管实验证明花儿被折断时候会喊痛,但
我们都没有听到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土蜂的一生都已被遗传密码格
式化,它们沿着祖先为其设定好的同时,实践中也是以最安全的程序来完成从
出生、成长、交配、产卵到死亡的过程。一只土蜂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也
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究竞是什么,甚至有没有意义对它来说都构不成任何威
胁,起码它不会因此自杀。
土蜂的生存轨迹很明确,与其他所有不懂得思考的生物一样,土蜂的所有
行为只为了两个目的——生存或者繁衍。土蜂在临近产卵的时候会先在地上挖
一个洞,然后外出寻找一只毛虫。当它抓到的被刺死的毛虫准确地回到洞口,
根据程序,它会先进洞里巡视一番再把毛虫拖进洞中以便产卵。一切行为看起
来都那么深思熟虑,井井有条。但是,如果在它进洞巡视的时候把毛虫移开一
点距离,你以为它找到毛虫后会直接拖进洞中吗?不,土蜂钻出来会找一会
儿,找到毛虫后,它是会把毛虫放在洞口,然后又钻回洞中巡视。假如你忍心
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土蜂会一直专心地重复着这个过程,你需要做的只是在它
进洞口的时候把毛虫拿开一点距离。土蜂在这个已被格式化的程序中会表现得
如此宿命,它想像不出还可以有另外的做法,它不会停下来挠挠头问自己一
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也不会暂时把毛虫放在一边,边喝酒边思考一些形
而上的问题。
在倪匡的一篇名为《规律》的小说中曾提到这个试验,土蜂成为间谍的工
具直接导致一名科学家的自杀事件。在科学家看来,他的一生努力的结果竟与
一只昆虫无太大区别。在《昆虫记》中,曾试着把杀死昆虫的蜘蛛和麻醉昆虫
的黄蜂作比较:蜘蛛会咬昆虫的头部的神经中枢便它立刻死去,而黄蜂为了保
持食物的新鲜给幼虫当食物,它会刺在猎物的另一个神经中枢上使它失去动弹
的能力。它们用的武器都是毒刺,没有谁教它们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用不
同的方法对待猎物,但它们生来就明白这一点。所有昆虫产卵的时候都懂得如
何保护幼虫,过程繁杂到几乎可以使任何人类失去耐心,而幼虫生来就懂得如
何使自己活下去,这使作者认为世界上的确有一位万能的“神”在主宰着昆
虫,也统治着人类世界。
想说的却是,人类与昆虫最大的不同不是懂得思考,而是,昆虫出生前就
已被格式化,人类却是在出生后才开始看似漫长然而短暂的格式化过程——并
且可以改写。
人类就不不可抗拒的格式化中尚可抗拒,活下去就是为了在不断格式化的
过程中反抗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