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olin-个人文章

平衡---另一种格式[转载]

colin
2005-06-26 10:44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05

    我们说起“格式化生活”时,很明显受到其中的贬讽意味。没有人把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农民的日程称为格式化生活,相反,大家可能更同意:所谓
  
  的格式化,恰恰是背叛了这样朴实庄重的生活状态: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朝九
  
  晚五工作,千方百计赚钱,他们通过电视获得娱乐,从网络上看新闻,被铺天
  
  盖地的广告指导着购物、休闲、游戏,无数有形无形的商业文化符号被制造出
  
  来,又被迅速消费掉。在这样的描述背后,也许还应该加上“空虚”“无聊”
  
  “冷漠”“乏味”等等负面的心理状态,才能构成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格式化
  
  生活”。
  
   大致上,“格式化”与两种意思相对立:“个性”和“创造”。你希望成
  
  为成功人士的一员吗?那么你就应该努力去如此这般地生活。——有的大众文
  
  化研究者称这样的口号为“神话”式召唤,据此与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相比
  
  较。其实不必绕神话的圈子。召唤的声音只要足够洪亮和持久,不管怎样的内
  
  容,都会有效。
  
   表面上,消费文化似乎并不排斥个性,甚至还会鼓励它,比如标榜产品和
  
  服务的个性化,但这类个性化只是手段,是被卖的商品。商品一旦好卖,就会
  
  被批量制造,最终毫无个性可言。此时,“格式化”与“个性”的对立经这样
  
  的方式呈现,它并不压制“个性”,而是通过无限量的复制淹没“个性”。
  
   “格式化生活”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缺乏创造性。无论在工作,还是日常
  
  生活中,最简陋的“刺激——反应”模式都占了绝对优势。员工被任命在某一
  
  标准化的职位上,被反复培训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手段多样但目标惟一)开展
  
  工作,与其合作的人都被视为客户,即进行商品交换的人。计划、报告、合
  
  同、财务报表、法律文书……格式化的商业文件要求的只是填写,而不是创
  
  作。
  
   在上面的讨论里,我们故意模糊了“格式化”和“被格式化”的关系,比
  
  如:商品及服务的个性化与消费的个性化,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我们在指明出
  
  “格式化”淹没“个性”时,并没有解释消费行为的个性化是如何被消灭掉
  
  的。实际上,这是格式化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即是被动的,也是主动
  
  的。当一个在试图在格式化与人道化之间找平衡时,他实际上正在陷入另一种
  
  格式。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