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痴情疫苗-个人文章

“二战”中的几朵浪花

痴情疫苗
2005-06-19 19:42   收藏:0 回复:1 点击:3436

    一
  
   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一年后,也就是 1942年6月22日,驻基辅的德国占领军邀请基辅当地的狄纳莫足球队进行足球比赛,就是这支足球队培养出了当今AC米兰足球队的天才球星舍甫琴科。狄纳莫足球队的运动员知道,这是一场只能输掉的比赛,如果赢得比赛,他们就有可能输掉生命。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弄清当初德国纳粹为什么要与基辅狄纳莫足球队进行这场足球比赛了,也许是为了消磨当地人对于侵略军的抵抗意志吧!反正后来狄纳莫的球员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顽强拼搏,最后以5:4获胜。德军纳粹的球队失败了。他们在球赛结束后就杀害了基辅队的五名队员。
   懦弱和果敢有时候是需要生命来验证的,狄纳莫球员以五粒进球、五条生命和一场胜利告诉德国纳粹: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有的时候你可以消灭一个人的肉体却无法征服他的意志,而妄图通过毁灭肉体而摧毁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最愚蠢的行为和最懦弱的表现。
  
  二
  
   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是不可征服的,同样不可征服的是人的智慧。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武器。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巧妙地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王水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三
  
   万人敬仰的国家英雄和人人唾弃的民族败类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我们来看看法国的例子,著名的贝当元帅,《中国大百科全书》与《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他的评价有很大差异。前者的辞条解释是:“法国维希政府元首、法国元帅,民族叛徒。”后者则是:“法国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的赫赫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维希傀儡政府元首。”显然,前者的评语是单一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道德色彩和批判色彩;后者的评语是复合的,平实的,基本上不作道德评判。前者在介绍其生平时,也曾提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领导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成为当时的英雄”,轻描淡写,不无揶揄。我们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知道的贝当,是一个一度浪得虚名的坏蛋、彻头彻尾法奸;而从《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了解贝当,才知道他原来也曾是一位深受爱戴、享有盛誉、功劳卓著的民族英雄。
   1932年,巴黎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剑刃》,扉页有一段作者献词:
  献给贝当元帅
  本书只能献给元帅阁下一人
  因为你的赫赫功绩最能证明
  思想光辉产生的行动
  具有何等崇高的美德
   献词的落款是:“致最崇高最热忱的爱戴之意——夏.戴高乐”
   这位戴高乐将军,一度崇拜贝当几近阿谀奉承的程度,历史证明他绝非一个吹牛拍马的小人。他是发自内心的对这位民族英雄与恩师的爱戴:是贝当在极为艰难的一战期间,率领法军在凡尔登浴血奋战,为法兰西民族杀出了生机。他没有想到,当德国侵略者卷土重来之时,贝当竟会“挺身而出”,代表法国投降。戴高乐多次规劝、进谏无效,最后一次向他心目中的偶像举手致敬,愤然与之决裂,到法国本土之外组织"自由法国政府"进行抵抗运动。他被贝当的维希政府以“叛国罪”缺席判处死刑。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率领其抗战部队同盟军一道开进巴黎,结束了长达四年的纳粹德国的统治。这一次,是戴高乐取代了贝当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第二年的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天,89岁的贝当同样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戴高乐签署了特赦令,改判终身监禁,就像五年前贝当也在他缺席审判的死刑判决书上签署“不要执行”一样,历史惊人的相似。
   贝当元帅从“一战”时的法兰西民族英雄到“二战”中的卖国贼只用了20余年的时间。20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它确实人生两个终点的距离。
   魏刚、贝当以及雷诺等一干人等的“软骨头”在客观上也为年轻的戴高乐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一个优秀的民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是从不缺乏英雄的。
  
  四
  
   与贝当元帅相反,中国却有一位将军在战争中走到了历史的正面。他就是川军将领刘湘。
   抗战前,刘湘一直割据四川,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军也一直企图吞掉这支杂牌军,一直未能如愿。
   “七七事变”后,刘湘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抗战,由一名封建军阀迅速转变为爱国将领。1937年8月,刘湘在国防会议上,发表了“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担”的豪言壮语,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促进了国民党的抗日决心。接着,他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告川康军民书》,积极组织川军出川征战。1937年,当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四川重庆之际,刘湘先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亲率10多万川军开赴南京,出川抗日东征。临行前,他对部下说:“我过去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是内战。如今大敌当前,有了抗战的机会,正好尽力报效国家,见信于国人,留名于青史。”
   刘湘出川抗战之时,已抱病在身。同年11月,当日本大举向南京进攻,刘湘正在积极筹划保卫南京、抗击日寇之际,突然旧病发作,生命垂危,被迫送到汉口就医。他自知病已不支,曾在纸上含恨书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两句杜诗……
   1938年1月20日,刘湘带着未能杀敌报国的遗憾,病逝于武汉,葬于成都武侯祠内。临终时,这位爱国军人仍遗嘱勉励川军抗战到底,为民族争光:“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939年9月19日,国民政府在成都为刘湘举行极其隆重国葬。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作者签名:
生命中:一半在寻找,一半在迷失。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