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xiaosi44-个人文章

两部刺秦电影中真正的“英雄”

xiaosi44
2005-06-12 14:25   收藏:0 回复:0 点击:5872

   
  
   看到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后文简称《刺秦》),想到张艺谋说他在好几年前就想拍一部武侠片,看来这句话有几分可信。如果我是导演,也会在看到《刺秦》后生发出拍一部武侠片的念头,表现边缘人物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及将生命置之度外的胸怀。
  
   在《刺秦》中,荆轲的仁、赵姬的爱、秦王的狠、樊无期的义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与之相比,张艺谋的《英雄》则略显单薄,那种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义多少有些让人费解,现实中谁又会为了某国领袖的一己“天下”而愿意献出自己的国家,奉上全国无数孩童的身家性命?与前者相比,后者则少了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张艺谋拍摄《英雄》,无疑是想超越《刺秦》,又或者是为了在李安的《卧龙藏龙》之后为中国的武侠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电影技巧的运用上,我现在无力品评,或许后来者要高明许多。可在人性的揭示及人物的塑造方面,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多有10%的比重。
  
   《英雄》中,秦王面对无名,只是感慨:“没想到,天下最了解寡人的竟是寡人要通缉的刺客。”而在《刺秦》这部电影里面,秦王直到荆轲死去也无法理解他在临死前到底在笑什么,这可能就是后者的高明之处。秦国的灭亡无疑是因为秦王只有自己一味的暴力统治,而缺少那种对子民的仁爱。如果让荆轲来做秦王,或者他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但秦王缺少了荆轲的仁,这一点,就像一个预言,注定了秦朝只能发展到二世就遭受换代的命运。不像《英雄》中的秦王可以单纯到近乎神的形象。
  
   《刺秦》与《英雄》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前者是再现一段历史,尽量地让人从各个细节中感觉到那种爱恨情仇的真实可信,后者则是塑造一个梦,让人们去感受那种边缘人物的心中除了仇恨、侠义外还有着广大的胸怀。也就无怪前者会在攻赵时将赵国义无反顾的反抗与秦国的强悍凶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荆轲进殿面圣时被秦王换去佩剑,至使刺秦失败;而后者则可以在攻赵时让飞雪、无名在箭雨中翩翩起舞,当无名站于殿前时可以让秦王将自己的佩剑掷于无名面前,让一名刺客来为天下人决定这一剑是该不该刺。
  
   如果荆轲有无名那样的机会,一定会毫不忧郁的一剑刺死秦王,但是会用右手,因为他曾用左手杀死太多的好人,可是为了燕国那数以千计的孩子的生命,秦王那统一六国的梦想就不算什么了。而无名,在经过残剑的百般阻挡后见到秦王时,却不知到底该不该杀,为了已经失去的赵国,为了残剑所谓的“天下”,他决定放弃刺秦。无疑,前者的仁爱、后者的胸怀见证了他们都英雄,但前者却要更真实、可信、难以忘记。
  
   于二○○五年六月十二日星期日中午12点51分
   作者联系方式:QQ:51618404(秋林红叶) xiaosi44@163.com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