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徐博达-个人文章

谈谈我最近买的3本书(唐诗别裁集、陶渊明全集、刘禹锡全集)

徐博达
2005-06-06 16:13   收藏:2 回复:6 点击:5466

    前几日购得《唐诗别裁集》、《陶渊明全集》《刘禹锡全集》三书,虽无暇细览,却时时萦怀于心。兹列其概要,算作一点心得。
  
   《唐诗别裁集》为清人沈德潜编选。共20卷,选有作家270余人,诗作1900余首,分体编排。此书系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重点选录王维、李白、杜甫、岑参、韦应物、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诸家之诗,注重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体裁的作品,大致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书中附有简要的评注。
  
   《陶渊明全集》(以前曾有渊明诗文解绎,惜乎不全,购其全集只为印证。谁知回家一看,里面竟是渊明与谢灵运的合集,意外之喜。一般情况下,想找到谢灵运的全集实非易事,幸哉!)
  
   渊明是东晋时的大诗人,其诗文在艺术上可称“自然”,在风格上说得上“纯真”,是古往今来唯一的一个这样的诗人。影响巨大,开千古平淡之宗。陶渊明的诗人人都能看出其清淡,但这种清淡已经清到了无色、淡到了无味。陶渊明的有些诗许多人都读不出味来,极力赞扬甚至崇拜他的只有少数眼光犀利的高手。如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苏轼也是一力推崇。其文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书黄子思诗集后》,虽非誉潜之辞,却说出了平淡才是为文的至高境界。此平淡乃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给侄儿信》中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豪放绚烂之极方可归于此格,此论极好的阐释了渊明的创作风貌。辛弃疾则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惟王羲之一篇《兰亭序》可与并道。)其诗勿庸我言,且举其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北宋欧阳修以为,“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洪迈将这篇辞赋誉为“南北文章之绝唱”,实在不仅仅是溢美之词。
  
   《刘禹锡全集》(梦得之诗为李杜外,超迈群伦者。其作总体风格豪放洒脱,亦蓄清新细腻。)以《竹枝词》二首为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何等的清新爽朗,健美和谐。刘禹锡为宦坎坷,屡遭贬镝,却并不消沉,写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这样生气勃勃的名句。《秋词》更是为我深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人言秋悲,而禹锡独喜。“愁苦之言易巧,欢愉之词难工”,从古至今逢秋必愁,惟禹锡能谴。此等胸襟,令晚辈悠然向往。
  
   其《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尺幅之中,实有千里之势。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实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名其“诗豪”,令我心折。
  
   上书为岳麓或上海古籍所出,99年前版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在3000—5000册不等。我买书向喜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且喜印数少者,此为积习,不可改也。
  
   从中所得尚不止此,惟小子耐心有限,兼之时间促忙,未尽之兴,留于他日可也。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