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回程车-个人文章

辄书简言(韩愈篇)

回程车
2005-04-29 23:23   收藏:0 回复:3 点击:3584

    读《祭十二郎文》
  
  
   祭文在古代可说是一种很特别也很独立的文体,就其裁可分好几种形式,如祭、铭、诔等。
   记得那段时间看《红楼梦》,宝玉那篇写给晴雯的>中,那段“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通篇读来,情致淋漓不可言尽,是我最喜欢的楼词之一,当时感叹雪芹先生的笔法,虽历万古而不湮其色。那是我对祭文的最初印象。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写给二哥早逝的次子韩成的,韩愈的大哥韩会膝下无子,便以十二郎韩成为嗣子。韩愈三岁丧父,是由大哥韩会和大嫂郑氏抚养长大的,韩愈在弟兄里行四,所以年龄比十二郎也大不了多少,两人从小就生活在一起。
   想来二人小时侯也不会是十分的区别于叔侄的辈分的,他们大概也如我们小时侯一样,可以一个踩在一个肩上去爬墙上树,至于剿鸦巢,捅蜂窝等等,一切穷人家孩子的玩意儿他们也都是一起历经过来的吧。
   后来,大哥韩会和二哥韩介都相继去世,只剩下韩愈韩成与母嫂郑氏相依为生。公元787年,韩愈十九岁时起程前往京城求仕,并于公元792年得中进士,前往寓所任职,从此与亲人天涯远隔,一对亦亲亦友的叔侄也就从此音书杳杳,至于历年而不得一见。
   韩愈常年宦游在外,几次欲接嫂侄来任所同住,但他执事之途也不是很顺利,今日往汴州,明日又徐州,是以一直存此愿而未得致成。
   正当韩愈升任监察御史情况有所好转的时候,却听到了韩成病薨的消息,如此错失,让他如何不伤,如何不痛!总角至交的情谊而置于两辈人中,才可以催派出这么一篇音情并盛,传遗千古的祭文来。
   我反复读了几遍,当看见韩嫂郑氏那段:“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的确,一户人口不算鼎盛但也不是很单薄的家庭,忽忽在数年内只剩稚叔幼子,这对于这个家庭里仅存却还要执掌碎破之家的女人来说,最痛而最难者莫过于此。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抵掌风云的人物,都是幼时由寡母抚养或是干脆双亲俱丧的,似乎这样的经历更易助其人成就大功业。这就像有人在网上统计过的,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大都是自幼失怙或是父母双亡的。有人笑谈说这是成功者必由的先奏,虽然只是笑谈,但回想起来,也确有几分道理,幼时的苦难的确是可以磨砺出一副强韧的人格的。
   文中有一段这样的反复嚼吟:“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这是是对十二郎之逝若有所疑吗?这是对神明所以难明的感悲吗?不,这只是一个悲伤的人在呓叹着的戚语而已,正为这一段文字,一个丧亲失戚的韩愈就丰满起来了,他的悲伤他的苦痛他的失落他的无望在这段文字里表露无遗,韩愈在这里也只是个平常人,不再只是后世传奠里的那个韩子。但惟其如此,他更是那个真正的韩子了。
   他在给韩成捎去的信里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不料越年韩成就殁去了,韩成壮年的早逝的确可以称“夭”,古人言:四十而不为夭,说人过了四十再死就不算是夭折,而十二郎是刚过而立就故世了的,所以文中那句“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就愈显其悲,一语道尽世事的沧桑和无常。
   当时韩成最大的孩子才十岁,而韩愈的儿子则方五岁,所以他才有叹道:“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深忧稚齿长成之不易,人存于世的艰辛。
   文末有这样的称愿:“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据说韩愈在韩成逝后几年再不似以往那么热衷仕途,这未尝不是这场打击而悟出的心境,虽然他终一生也没能得践居田于伊、颍的誓愿。不知他一生沉浮宦海,为诗作文,可再有过历此番事后的心境否?
   一生讲求以文载道的韩昌黎,很少作此类至情至性、歌哭淋漓的文字,所以愈显这篇文章的珍贵,它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得窥了这个领数代风骚的大家与平常人相偕相同的楔合之处,这就是这篇祭文所以历千载而其芒愈炽的地方了吧。
   读昌黎文,是为记。
  

作者签名:
在若耶浣净血污的颊
在剡溪决裂国殇的纱
风舞云谲
雷动电魅
往往嘶鸣斑骓趋
手沉无心系罗裳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