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就《狼图腾》答老友书

雪堂
2005-04-28 20:33   收藏:0 回复:2 点击:3357

    ——反刍“狼学”
  
  “你有些时候,太不自信了……给我的感觉是,太谦虚,甚至谦卑了。你的尖锐的看法,往往淹没在对自己的不自信上。”一个老朋友对我的写作风格做善意批评时这样说。这个时候,我们正在谈我近来为小说《狼图腾》草作的书评。不幸的是,这个书评可能极好地为上述评价做了注脚。我便无可辩驳。卒谈之下,我觉得仍然有很多想法没有来得及说出来,而且,也正好可以就《狼图腾》及其定义的“狼学” 贯穿其中来谈谈。
  
  我事先并没有读过林希先生对《狼》一文的评论,而且我庆幸没有读到。因为我需要获得的是自己的认识,这对我自身写作而言有意义。我眼中的书评,不可能杜绝丝毫的主观臆断,而且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它的任务,我觉得是在自身视野下,对所评论的作品做“合理的文本价值的认定”。这就是说,可能一部作品在某一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就它的出现,就其整体来评价,如果有一分好处,我是决不会届时“选配材料”的。我曾经说过,我的书评是“今天读某某,收获如下:可取之处是哪几点,印象很深的败笔是哪几点”这个样子的。同时,想要通过作品本身来探求原作者的写作姿态,就超过了我的书评的能力,而且我认为也不是书评的有为之处。
  
  实话说,在读《狼图腾》这部厚厚的50万言书时,接三岔五跑出来的所谓关于“狼学”的对话,叫我神伤,非常的不自在。这种表达方式之生硬,另人吃惊,就善良的读者而言,可能会“逆来顺受”;但是对与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讲,却早早生出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放弃原生态的故事连贯,希望能早早进入布道的作者,顺理成章地按照“狼学”的哲学态度,强劲而简单地向读者灌输着自己的课程。这样,整部书品位上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它不可能把本该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互相碰撞而产生出来的思想火花表达出来,甚至,也没有达到“完整展示出草原生态文化”这个基本层面的目的。从技术上来说,它确实是像有些评论上所说的强做了些“贴牌”的事情。
  
  那么,如果抛开本书的缺陷,来谈论所谓“狼文化”,谈论小说直指的“狼图腾”,就不能做直接评价,因为没有可比性。任何一个在中原农耕生态中孕育而成的人,都是无法完全摆脱自己身上那种熔铸血脉的对祖先、对自身生态系统的感情的,类似于小说中的知青陈阵那样,来到草原生活后,自觉地参与生态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反省,最后完全拜倒在“狼图腾”之下的例子,可谓令人拍案惊奇;同样的,从草原走向城市的人,也只会有文化上的适应,轻易不会有生态文化上的全面倒戈。这说明了生态文化系统的稳定性,也说明了将任何一种生态文化或者说“图腾”提炼、升华,人为拔高,搜集丰富的史料来说明问题,以此企图与另一种在地理物貌上完全不具可比性的生态文化做比较,并妄想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这都是荒诞的。图腾文化是人类早期的地域文化总结,这里只不过是借用了这一概念,目的是希望使人产生联想,是为使读者自觉地与神力天命之流有所亲近做精神上的预备。
  
  前面所说的小说的文本价值,在这部小说里,我特别看重的是:华夏中原千年以来的以农耕生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并不是丝毫没有可反思的地方,这种“围田”的生态模式似乎与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的情形确乎有着某种联系。我们都不是历史学家,无法进行科学论证。我觉得这里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考的可能性,所以,它是有价值的。
  
  针对这个“狼图腾”,我的明确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动物图腾”,它体现出来的是天然的动物性,是直面鲜血而作出本能行为的自然优胜劣汰。因此,它是一种比较强势却也普通的“文化”,不具多少神秘性。令人担心的是,通过这样一本“狼图腾”哲学教材获得市场和读者的广泛接受的现象,表现出“狼性”在当代社会得到的由衷认同。赤裸的撕杀,无情的攻陷与狙击,成王败寇等等思维模式都被冠名以“适者生存”的名义、被标榜以“强势的人生姿态和精神”得道而驰。这无疑是误读带来的恶浊文化影响,是不正当使用智慧的思维模式。
  
  
  但是,我也不支持林希先生的观点,即“狼文化”并不能与“市侩文化”做一等同。其一是从《狼图腾》这部书里找不到足证“狼文化”与林文里说的“市侩文化”有归属的材料,而读者误读后做的一般理解,到是与其有归属的痕迹,这说明林文也是立足于自己对这种误读的现象来谈的,林文的读者似不宜再做误读。其二是“市侩文化”我从根本上不能认同,即我不承认有明确的“市侩文化”,也不能认同林文对其的态度。相反的,如果单纯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或者其他文学题材的作者来说,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客观看待平民的常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则很难作出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从文化价值上来说,所谓“市侩文化”,我并不认为是恶俗文化,同样的,这需要丰富的生活实践和体察,这种评价,最好建立在深刻的理解基础上。这同样存在一个“立足一种文化,如何看待另一种层面的文化”的问题。
  
  以上,大概是我写书评时,为什么不自信的缘故了。
  
  2005.4.24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