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ice.yuan-个人文章】
呼唤“义”的回归
□ ice.yuan
2005-04-25 22:48
收藏:0
回复:1
点击:5033
一说到义,就会想起仁义、朋友之义、江湖侠义、民族大义,“义”是中国独有文化精神,在国外中辞典里永远找不到这词。义是什么,人行走于天地,行为做人的基本准则,《贞观政要》“仁义智礼信,谓之五常”、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三国志》讲:“以仁为富,以义为贵”。孟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人把“义”看作比生命还重。
700多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捕获,在狱中,面对元军统治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最终英勇就义。南宋走向衰亡,政权已更迭,他或许应该归隐或投降元庭,而非舍一家老小,捐全家钱财,自筹军费,以卵丸之势抗击元军。但他没有,“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最终“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后人景仰。
然而当今社会物质利益的膨胀和人心浮躁,人文的缺失,道德底线下降,人与人之间不再是真诚互信,对社会、对他人缺乏责任与真诚,谈的最多的是金钱,是权力,而义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也被抛弃了。我们常常为这个社会背信弃义而失望,在现在社会中很难找到义和与责任。常常在虚构的情境中寻找一点心理平衡,令狐冲的洒脱、萧峰的侠义,郭靖的民族大义,金庸的“成人童话”让人深深迷恋,虽然虚构与现实有巨大的反差,但至少可以看出人们的心里还是渴望义与责任的回归,只是让物质的现实化所蒙弊了。
其实,这个社会是有义和责任的。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烟花散地了,透过掌声与泪水,我们感怀这个社会还有这么多人在默默耕耘他们的理想,用一种“义”的精神坚持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他们把对他人的关爱作为是自己的一种道义与责任。徐本禹作为一个名牌大学生,他完全有机会选择好的工作条件,他义无返顾选择边远山区支教;不过还有一个在这次评选中没评上的人——佘幼枝老人值得我们尊敬与感动,更应该讲是佘家。佘家守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守暮,一守就是就是374年,墓里面的人就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大将军。佘家这种忠义与袁崇焕可歌可泣。
义是什么,就是责任,责任不是一种义务,不是他人、社会强迫你做的,而是你应该主动去承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