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ice.yuan-个人文章

魂飞西去

ice.yuan
2005-04-13 21:15   收藏:1 回复:3 点击:870

    4月10日,陈逸飞走了,上海的文艺圈又陷了一块。那令人眼花缭乱,纸醉金迷,华光溢彩的上海似乎也暗淡了不少。2003 年施蜇存走了,仅剩下余秋雨和还在病床上苦苦熬着的巴金。
   昨天查了下才得知陈逸飞是浙江人,施蜇存、余秋雨也是浙江人。我一直把陈逸飞当上海人看,一是因为只有上海人才能引起世人的瞩目,二是早些时候看了他的一幅油画,给了我那份感觉。那幅油画的女人身着雍容华贵,画面弥漫着一片平和宁静之气息,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有一股难以抗拒摄人心魄的力量。暗红的色彩,昏暗灯光,却遮掩不了那份泥淖之气,在走向没落状况下,仍放不下那份贵族血统。这是上海三十四年代的特色,在张爱玲小说中寻着这种气息,零零碎碎的,难以割舍的,梦回牵绕的,是白流苏走过的那条小巷,空气漫延着老男人的脚臭味,老女人香脂味。去年冬天看了一个中篇小说《闰中》,王安忆写是,也是上海的一个女人。小说讲述着两个遗世孑立没有爱情的女人,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女人及她母亲,躲在小阁楼里,用绣花针线来编织洗尽铅华的岁月。旧上海的空气总是令压抑,却无可抗拒地卷入其中,正如陈逸飞的油画一样,陈旧而唯美。
   陈逸飞的油画《周庄》系列——《晨》、《小桥流水》、《金桥》、《绿枝》、《秋日》、《余辉》。小桥、流水、蓬舟、屋檐,江南水乡无不透着一股灵韵,因水而生动,清新自然,高超的写实手法高超的融入中国山水精神里,具有了写意的情趣,也正如陈自己所宣称的:“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我不太喜欢西方的油画,更是我欣赏不了,什么现代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流派,更早的朦胧主义。我更喜欢中国的山水画,陈逸飞的《周庄》系列中具有了中国山水的神韵。西方油画更多的是写实,比列、光透等等,一个小背景:一个女人的坐姿,浴缸里的女人。而中国画更深入山川宇宙中,把画家的主体精神融入其中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更多是画家有主观审美的体现,也是写意的需要。中国画注重的笔墨精神而不是形,“随类赋形”,气韵所至形便所现,在陈逸飞这个系列中让人有“气韵生动”的体验,在西方的写实中更多是中国式的写意。
   艺术家的雄心总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他带着他的视觉新理念,为中国带来了新风。陈逸飞的视觉有着非同一般灵异,他的服装、电影、艺术杂志给中国传统带来的是新视野,新境界,而没有去颠覆。虽然说西方强烈的视觉感官,难免不会冲充中国传统柔性的视察艺术,在陈的作品中,如同两条相隔的平行线,相互在看着对方。这是只是美的发现,让人从旧的模式中走出来,陈逸飞曾经说过:“画家并不是在创造美,而是发现美,是把美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好的画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他的眼睛不能只局限于一块小小的画布,这也就是我在绘画之外,还要去拍电影、设计服装的缘故。选择什么样的形式表达美,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告诉人们什么。”
   经典大师走了,留给我们是什么,是一幅幅画,还是一个画坛时代的顿号。开创的新领域后人是否能传承,这只能靠我们的领悟了。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