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闲云孤鹤-个人文章

乡关何处(二)

闲云孤鹤
2005-04-08 21:04   收藏:0 回复:3 点击:2821

    其实,黄河与我们的姓氏以及家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祖先是在明朝时候从山西迁来的,不干几千年前的事。再说了古代的黄河是不从我们这儿流过的。那时候流经这里的这条河流称为济水,我的“故乡”在济水之南称为济南。与黄河无关。
  说到济南我也有许多的疑问。济南这地方,北依济水(现黄河),南靠泰山山脉北部余脉的几多丘陵(多为石灰岩)。济南城就建在一片洼地上,她的地高处比现在黄河的河底还要低。城南有一座山称为历山,历山北麓的这片洼地,据传是远古时代,舜帝耕种的地方。济南的舜井街,舜耕路,就因此而得名。当然,舜井就应是当年舜帝用来浇地和逃离陷害的井了吧?现在还能见到它的遗迹。历山北边靠山而建的这个城还有一个名字叫历城,可见是因山而得名的,过去叫历城县。济南市中心有两条街,一曰:县东巷,一曰:县西巷。可见当年历城县府就在其中间了。《说唐》上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似专诸、赛孟尝的秦琼,秦叔宝。“秦二哥”的故里就在历城县城里,“二哥”的为人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拜把子的“贾家楼”,我还真寻访过它的遗迹以及所在位置,可惜没有了踪迹。那帮英雄好汉,时常在我眼前活灵活现,大肚子草包程咬金、飒爽英武的俏罗成 … … 每当《锁五龙》上单雄信唱道“我的好汉哥啊…”这段时,我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当然方荣翔先生的唱腔最有味了。
  因为济南城的地势低,南部山区的地势高且多为有孔的石灰岩结构,而城北靠黄河的几座小山,又多是不透水的花岗岩。南山里的水透过地下就流到济南城而形成了泉水,济南因此又称泉城。那《老残游记》上说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情景在当时应是事实。就是我小时候,还能看到那青石板的街道上石缝里汩汩流出的泉水,那才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济南的泉水最有名的要数七十二名泉,他们已成了济南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排在七十二泉之首的名叫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它的“三股水”突突的往上冒。可惜现在很难看到它的水有那么旺了。趵突泉池北岸有一处泺源堂,楹联上写的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此句出自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在济南任职时的诗篇:
  趵 突 泉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这“云雾润蒸华不注”什么意思?暂且按下不表。
  这趵突泉旁还有一处名泉,名曰:漱玉泉。传说是宋代大词人李清照洗漱的地方,近前现建有李清照纪念馆,还说是他的故居呢。涓涓的漱玉泉水流淌出了多少一代词人的优美篇章,又仿佛能听到女词人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可悲命运的抽泣。可叹才女命途多舛,女诗人风华绝代又与世无争,成天独个儿伫立于西风黄花之中,却也遭受了恶人的暗算。还经历了牢狱之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顺着趵突泉水的流淌痕迹,可以寻到另一处名景的所在——大明湖。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明湖的景色。湖中有一岛,岛上有一亭,名曰:历下亭。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天宝四年(745年)在此与大书法家李邕等欢宴,杜甫即兴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句,由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现悬挂于亭前廊门两侧。现在的历下亭为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建,亭上匾额为清代乾隆皇帝所题。
  啊!济南名士多。千百年来有多少名士在济南驻足,留下了他们光辉的印记;又有多少名士在济南崛起,谱写过优美的历史篇章 。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