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闲云孤鹤-个人文章

又见周汝昌先生

闲云孤鹤
2005-03-06 22:59   收藏:2 回复:2 点击:929

    今年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大型的系列节目《新解红楼梦》,众多当今红学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做客中央台百家讲坛节目,向观众讲解《红楼梦学》以及古典名著《红楼梦》。在这个系列节目中,专家的讲解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是一位专家以课堂讲座的形式单独讲解,有的是几位专家以专题讨论的形式一起解读。
  这个大型系列节目,“打头炮”讲解的是红学大师,“新红学” 的奠基人之一,85岁高龄的周汝昌先生。2003年5月14日和5月21日,在央视十套。周先生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语言,分两期为我们首先讲解了《曹雪芹其人、其书》。听着先生的讲座,目睹先生的风采。使我觉得,先生虽是耄耋之人,但他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学识之渊博,不失为一代风流。而先生则戏称自己是“须眉浊物”。他引用曹雪芹的话说:女人是用水做的——充满芳香;男人是用泥做的——其臭无比。
  关于《曹雪芹其书》,周先生提出了“真、善、美”的论点。隐藏在书中及其背后的许多史实,所谓《红楼梦》里凝聚着一部二十四史,说明了它的史学特色,历史体现的是“真”;《红楼梦》书中隐含着哲学,哲学体现的“善”;作品本身的章句及语言文字的华美,以及它的建筑美、风景美、美食美等等,体现的是“美”。
  9月17日、9月24日,央视百家讲坛《新解红楼梦》节目又播出了两期周汝昌先生的讲座《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使我又再一次见到了周先生。
  节目一开始,周先生由女儿搀扶着走上讲台。讲桌上只有一杯清水,先生眼前即无讲稿也无电脑。周先生仅凭记忆,凭着娓娓动听的语言,侃侃而谈。
  先生说:要想了解中华文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读《红楼梦》。从中华文化传统看艺术,传统决定了艺术的一切。中华艺术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如:一幅画。它有骨、有肉、有血、有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个性怎么样?何在?
  先生首先引出了鲁迅先生在《清代人情事》中提出的一个命题:“伏线”。《红楼梦》一书处处有伏线,字字句句中都有埋伏。伏笔引出的是《红楼梦》的大布局、大章法以及宏大完整的艺术构造。曹雪芹以伏笔笔法奠定了《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巅峰地位。《红楼梦》的个性就体现在这个“伏线”上,伏线就是艺术。曹雪芹写人、物、事、环境、背景都是有个性的,他把人物给诗化了。
  《红楼梦》的前几回和后几回都写到了两个不起眼的人物:贾芸与刘姥姥。通过这两个人物就构成了本书的两条伏线。他俩是真正进怡红院的外人,进怡红院前他们都找过王熙风。对这些场景的描写就是一个大伏笔。俩人所对应的主角是贾宝玉和王熙风。贾家败落后,他们再去探见宝玉和风姐时,其情景就形成了大的对比、大落差。
  《红楼梦》全书共108回,分为两大扇。第54回是个转折点、分水岭,过了54回笔墨就变了。前54回写的是良辰美景,所谓“宫商正声”,是快乐的,其描写人物主要是小姐、少奶奶等高级妇女。后54回换了描写主角,转为写大丫鬟、小丫鬟以及无名的小女孩。写出了他们的悲苦哀怨,所谓“商声羽调”。前后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前后两大扇的平衡并不是简单的平衡,是一反一正的大反合,是真正的大章法,大对称,它通过伏线的作用,将前后串联起来。在这里,伏线就成了一种浅层艺术,前后的大反合,才是真正的大笔传神。借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手法,就是传神写照。人与自然合一,神在形之上,写形是为了传神。
  周先生认为,《红楼梦》书中写的最精彩,也是最能感动人的一节就是第33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如果仅从:贾政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宝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俩人必然有殊死的斗争,去理解,意思就浅了。首先,贾政是爱宝玉的,对宝玉的不读书不求上进的叛逆行为,是早就有所默认的。宝玉所以挨打是贾政怕卷进王爷间的斗争,内务府包衣的身份是最怕这个的。直接导火索是贾环的告状,以及背后赵姨娘的有意陷害。挨打后,所有人的表现,以及他们的神态、语言是最生动感人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是那么传神地写照了人物、情境的精、气、神。
  《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的时间跨度很长,中间跨着暑期。央视科教台,又在暑假期间,不失时机的在《教科文行动》节目里,向学生们推出了“解读红楼梦”的几期专题。这些专题,是将《新解红楼梦》节目的专家讲座进行编辑、整理,结合现场嘉宾讲解的形式播出的。以期帮助学生们阅读、理解《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
  碰巧,我的孩子,这学期开始上初中。暑假里,课业相对轻一些。因为节目提前有预报,我们也乘着“读红”的这股东风,给孩子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通读红楼梦。原先,电视剧《红楼梦》几次播出时,他也算完整的看过。孩子小,也出于娱乐性质,看了节目后,他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也算多少了解了一点,这次读原著还是头一回。我的要求只是:囫囵吞枣。
  为了鼓励他阅读,也为了增加他的兴趣,我画了一张贾氏宗谱表,其中空出了一些人物,要他读后填上。如:宝玉的爷爷;草字辈的人物;有宝二爷、琏二爷,让他把“大爷”填上。再一个题目就是:金陵十二钗都是谁?她们的大丫鬟都是谁?
  对于电视上的《教科文行动》节目—红楼梦篇,我要求他能看懂尽量看,可帮助“读红”。一个暑假下来,《红楼梦》读完了。表也填满了,问题也答上了。谁知道这小子,看了电视,读了“红楼”。竟问了我几个问题,使我愣了几愣。我给他的“囫囵吞枣”打了满分,受到了表扬。
  
  二○○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