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刘清荷-个人文章】
阅读《第二次贞操》有感
□ 刘清荷
2005-03-05 10:13
收藏:3
回复:16
点击:1047
我在《吻雪》网站阅读到《第二次贞操》,然后就在百度上搜索出很多有关于女人第二次贞操的相关话题,有搜狐网站及各种娱乐网站的网页等涉及到的话题,我搞不清楚这篇文章原创者是谁?但是我出于一种惊奇,还是阅读了全文。该文讲的是生活中一个有可能有的真实故事,女主人翁地被歹徒强暴失贞后,又怕得不到她心爱的男孩的宽容时,她想到自杀。她又不相信那男孩就这样抛弃她,其实她不想告诉男孩的,可她太爱他了,她怕自己与他相处会让男孩受到更大的打击,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她把事情告诉男孩后,告诉他,她会用一个晚上来等他的回答,而她又准备好随时死亡。她心神不定的等了一个晚上后,也没有出现男孩的影子。黎明前,就在她快要走向死亡的那一刹那,她心爱的男孩出现了,两人互相拥抱,男孩对她说了一句让她足够幸福一辈子的话语:“请为我守住第二次贞操。”就这样本文故事以此结束。
未看这篇文章之前,我是不怀好意的想阅读这篇文章。我心里在想,等会儿看我是怎么骂你这些“身体写作者”的,可读着,读着就上了写作者的当。他把我们带向了一个很平常的思考角度,而人们又没有常去想的问题。本文读来是美的,只是作者的内容和言词方面有所欠缺,他写这篇文章目的也是没有离开生活的。从这一点儿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而又善于表达生活中这些平常小事的人,作者由小见大的思想还是值得一般文学习作者的学习的。也许,这件事情是他或她本人的事实经过,也许,是他或她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许,是他看多了爱情故事,而杜撰出来的文章。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作者是用了心的,也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被强暴的是身体,而真正懂珍惜和痛爱的是灵魂。”这样的写作基因,可是说是千百年来的一种延续的习惯问题,说得俗一点儿就是老调重谈,只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发现把这一个基因隐藏得让人难于发现,把一般的读者都带向了只重表面现象的思考而不易从深层剖析。
我们又抛开这一篇文章,从社会现实着手来说,“失贞”这好像是女人们时常发生的事情,不过最近十来年的变化,好像比以前得多。这个变化从某些角度来说是引起社会上的强奸、强暴未遂案件的降低,但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素质却发生了变化,变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人还在喊“为贞操者死,自由者生。”我不知道他们中的死和生有什么概念区别。也有的人站出来为捍卫贞操呐喊,也有人保持一半否定也一半肯定的意见,还有一部分人是视而不见,他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事情,再有的一部分人是司空见惯而不足以为奇,都跟着大众的潮流思想去了,纯粹没有关心这方面的问题。这个社会要做什么样的人,只要自己一想就可以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如果你做一个不动脑筋的人不用想就实现了,如果你要开动大脑想做一个有个人思想而又不违背社会伦理及道德等方面问题的人就难了。贞操这本是女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不足以拿到文学上来评论和争论的问题,这就如同有关于“性”问题一样,只需要人们,在私下里自行解决就行。可这个社会自己的力量好像不足,还得把老人、小孩甚至婴儿也算在内,让他们都过早的了解贞操与性方面的问题,把本来良好的东西也变成不好了。在文学史中性和贞操的文学作品却占了相当一部分,我在想文学离开了贞操与性就无法生存下去了吗?这是不是太过于偏激了点,认真来思考这一个问题,我才发现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多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就造成了无所谓的跟风习惯。在这种被迫不得已跟风的情况下,于是出现了广告贞操的维权,性知识的大量传播与教育。本来维权、传播、教育三方面对国人个人都是有利的,可是国人中有未成年人,也有耄耄老者,这一类群体是不宜过多的接受这些知识的。我现在就想起读书时,同学吹牛时,说他们县里一个孩童,11岁就找小姐,15时就拿着刀子上“红楼”,到16岁时就进了牢房。还有的同学吹得更离谱的说:“在将来的社会里,又会恢复到旧社会的‘童养媳’年代,你们看看现在的广告,也看看电视,再看看电影、DVD及其它有关于精神生活的产品,这无一不说明是走向退步的实例。”贞操和性问题如是,那些跟洋风的风气也是如是,乃至社会的整个极端问题都如是,这里就得涉及到人们心目中的“量”与“度”的把握问题了,我想是应该把握好“量”与“度”的尺度了。我们在谈及贞操与性问题应该考虑儿童和未成年人及老人的心理接受,也应该注意场合和时间,还得注意集体用语和社会流行的颜色,现在网络禁毒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等等。
我们抛开《第二次贞操》一文,回到古代爱情故事的遗留成分分析来说,它的确是古代爱情的翻版,只是翻得有一定新鲜度,可是人们认真一想后,就会觉得乏味,为什么?作者的思想总落于俗套,而且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在文字功底方面也欠佳。所以,这是这篇文章没有在网络中广泛流行的原因。但作者这种思考角度还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作者中的幻想色彩也是值得回味的,我还是真的希望作者能再出几篇新作,突破某些局限看问题,再写文章,那样会更好。这或许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有不同意见还请大家指出。
《第二次贞操》一文,还能引起我们另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那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贞操,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引起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那些问题?与性、与女人维权有什么关系,详细一点儿,那就是女人和男人的生活相关问题都得考虑进去。《第二次贞操》不是很好的文章,但他的观点还是比较新奇的,只是他的内容过于空而涉及的内容过于单一,让大家争议的东西较少,所以,昙花一现也是应该如此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给了我们写作者一个很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你的文章有多少斤量,能引起多少人争论?多种观点的不同视角来审视都有其道理存在,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好文章,这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片面的解释,也是社会跟风的一种形式。只是这种论文质量的方法会影响一些真正有文学价值和适用价值的广泛流传性,或是片面的引导文学潮流也不是不可能存在的。我想这种歪风也许会长期存在,因为人们的思想只要定型很难改变。或许,在某一时间会得到暂时的改变,但很难完全消除。我们都不知后事将如何发展。
作者签名: 文刀中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