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素丝未染-个人文章

淡淡书香

素丝未染
2005-01-28 13:09   收藏:3 回复:8 点击:3795

    很久没有写字也没有读书了。还记得学生时代,姐姐每去一个城市出差或旅游,总会带一本新书给我。而我书柜中所藏精装本的《红楼梦》也是过生日时和朋友讨的礼物。那时候,一得到新书,便不分黑夜白天的一定要看完才痛快。甚至妈妈在耳边大叫吃饭也充耳不闻。书,是少年最好的朋友,也是单纯心灵看世界的唯一窗口。
  
  高中时极爱三毛,每天经过书摊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她的新书。她在家排行老二,也是姓陈,与我非常相似。于是我便不自觉中当她是自己的影子,她的思想亦不自觉中接受和同化。还记得她这样写:在中间的孩子就象是夹心饼干里的心,其实好味道都在里面,但没人注意。所以不得不经常跳出来捣蛋,以求关爱。我看到大笑,并以此来和妈妈求证。
  
  而她所向往的流浪和拾荒也成了我的理想。22岁那年我便一个人跑到了国外,在看似热闹的城市里孤独流浪了许多年。但可惜,我始终没遇到我的荷西,亦或许我没有三毛走的远,走的久吧。搬了很多次家后,三毛的书大概被妈妈丢了。但如她一般的自闭和渴望逃离的心却复制到了我的身上。她的文字几乎忘记,她的故事和某些经典话句却成了我回忆的主题。想回来,看她的书,并没教会我写作,只给那个时间对外面世界充满渴望的我一个无人能替代的梦想,甚至改变了那一代人的价值观。
  
  同桌的女孩爱极了席幕容,常常把她的诗读给我听。我总觉得诗会在刚开始的时候没了结局。那遐想的空间令我无助。直到了现在的年龄,阅历和感悟才慢慢把那些空间填满,才真正明白,几行诗是诗人对情感和生活怎样的历练。还记得这样的句子:“爱,原来就是为了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相见,永不能启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象永不能燃起的火种,孤独地,凝望着黑暗的天空。”她考大学学的是财经,但最后却在一家广播电台做了编辑。跳跃的诗句,给她的也许是数字永远也不能给予的快乐。
  
  古人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意思是说,读经史子集,择时于四季,时令与开卷,相宜相彰。冬可以凝聚神思,夏可以伴度悠长,秋可以领悟精深,春可以横溢才情。春夏秋冬,无时不宜读书。在我看来,这也是先知鼓励后学不离经卷的一种说辞。而读书能否领略书之精髓,受之引导,更重要的在于年龄和心态。往往少不更事的喜欢读故事,成熟稳重的喜欢读传记。就是应了不同的需要。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明白道理,学会技能;一本杂书则让人虚度光阴,不明就里;而一本低级的书,则更会让人心生荆棘,甚至善恶不分。
  
  昨天去一个大的文学网站,看到一个面貌平常的女子因公布了照片而被很多人唾骂。她也出言相辩。我搜索了她的文字,只几篇就明白了原因。她以往的文字以性为题,大胆而直率,想必很多人把她当成了意淫的对象。而今,看到庐山真面目的那些所谓追随者,不完全是因她的面貌而难过,更多的是因受了她文字的诱惑而后悔。写者与读者各自承担了不舒服的后果。
  
  文字是祖辈们留下的智慧,那些以字为生的人却没了当初的气节和雅风。K常说,不能把报纸踩在脚下或坐在屁股下,因为报纸上很多比我们优秀的人的名字,也有很多知识是我们没有的。尊重文字也是很好的品德。
  
  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电子书籍和电视节目都可以传达很多知识和信息,但我还是喜欢翻开一本书,借着淡淡油墨香气蜷在沙发里的感觉。如今,大寒已过,立春未到,该是我重新读书之时了。
  

作者签名:
丝,本无色......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