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罗先德-个人文章

关于自杀而联想

罗先德
2005-01-23 01:36   收藏:0 回复:6 点击:3717

   
  
  胡乱搜索,发现一个《自杀热线网站》。真是天下无奇不有,网络无奇不有。
  
  人为什么会想到自杀?不外乎精神空虚,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自我心理调整能力较差,精神上非常痛苦而无力自拔,感觉到生不如死,自然也就想了结自己的生命。
  
  但是很多人,却没有勇气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美其言是害怕死亡前的痛苦,如是便有些人利用毒品来麻醉自己,让自己沉浸在虚幻的妄想之中,以暂时平衡自己的心理。
  
  上帝赐给我们以生命,我们应当感谢上帝。但是在这芸芸众生中,我们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就像森林里面亿万只蚂蚁中的一只,如果自杀了,就像死掉一只蚂蚁一样,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太阳出来了,全世界都能看到,火葬场烧掉一具尸体,如果不是名人,报纸上保证不会看到。
  
  我曾经看到一位归国台籍人士,年轻时曾经叱咤风云过,归来后已是古稀之年,不久病卧在轮椅上,连说话都十分艰难。我对他老人家给予十分惋惜之情,他却非常平静地说:“人都会老的,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了这一关。”不久,老人家就离开了人世。
  
  我不知道曾经参加过多少老人的追悼会,昨天还能说话,而今就阖上了双眼。他们离开了人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的离开,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惊扰,包括他们的亲人,虽然当时会掉下几滴眼泪,可是不久,他们的生活依旧照常运转,太阳每天照常从东方出来。
  
  有时候想:这人世间,不论你高官厚禄,还是一贫如洗,不论你是绝顶聪明,还是属于弱智群体,每天24小时,生和死,这三件事情是绝对公平的。
  
  与其这样默默地用自杀来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如及时行乐,大着胆子去享受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快乐,所谓“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就是那些及时行乐人们的理论。
  
  如果思想水平高一点,不如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为自己死后留一点名声,这就是古人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那些百岁老人,特别是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看他们满脸的皱纹,平静的眼神,就知道他们的长寿之道,就在于他们有着平和的心态。他们对社会不苛求什么,只要能活着,也就是很高兴的事情了。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心态,他们最容易得到满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中国农民心目中的乌托邦。
  
  也许古人讲的话都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人生识字忧患始”,中国老山沟里的那些文盲,他们没有都市文化人这么多烦恼,也许与他们一字不识有些关系。
  
  所以佛学讲的四大皆空,无欲无烦,不是没有道理。
  
  自杀也并不是弱者的表现,至少他能有勇气拿起屠刀对准自己的咽喉。古往今来,不乏志士仁人,为了对抗敌人,或者是抗议不合理的现实,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此来唤醒沉睡的人们。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杀是一种勇敢者的表现。
  
  我的生活中也听到过不少关于自杀的真实故事:
  
  那是反右斗争的时候,我所在一所中学的一位教过我物理课的老师,被打成右派,他实在承受不了那轮换不停的大小斗争,就喝下一杯硫酸,喝下去以后痛得他直在地上打滚,最后投井才结束自己的生命。
  
  看来自杀还要讲究方法,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死亡前的痛苦。在文革中有跳楼自杀的,这种方法据说是一种痛苦并不多的方法。我曾经认识一位从长沙天心角城楼上跳下来自杀而唯一没有成功的人,我问他可曾感到恐惧?他说:“跳楼前我喝了大量的白酒借以壮胆,然后往城墙下面纵身一跳,就什么都也不知道了。”
  
  原来在长沙市湘江中学教过书的一位叫做曹国平的老师,他就和别人讨论过怎样自杀才能做到痛苦最少。
  
  不久,他真的自杀了。他所用的方法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他将房子门窗紧闭,烧起一盆炭火,然后吞下大量的安眠药片。过量的安眠药本身就可以致人死亡,更何况这炭火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致人以死。
  
  他的死因谁也不清楚,他只在遗书中这样写道:“我像一颗灰尘,自生自灭。”也许他对于生命的价值存有疑惑,也许他是叔本华生存空虚说的信徒,活着不能感觉到快乐,毋宁不活。
  
  当然,他这种做法无疑是一个弱者的表现。
  
  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每一个人应当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方面在于不要浪费时间,而是要珍惜每一分钟。每一个人都要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努力向目标走去,哪怕路途遥远,哪怕里程坎坷,哪怕有可能失败,只要自己尽了力,无愧于心,就值得。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