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老许-个人文章

朱述古:是谁替九亿农民说出了"幸福"?[转载]

老许
2004-12-22 10:30   收藏:0 回复:1 点击:3027

    朱述古:是谁替九亿农民说出了"幸福"?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南方都市报》12月14日消息,《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据悉,此数据来自2004年10月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
   看了这个结论我大吃了一惊。整个国家有近八成居民感到幸福,而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又强于城镇居民,照此推断,起码应该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农民感到幸福了。如此说来,什么令人忧心的“三农问题”,什么长期得不到根治的民工欠薪,什么农村孩子上不起学、农民看不起病、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问题,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在宏大的幸福感面前,中国农民,这个深深陶醉在幸福感之中的特殊阶层,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眼,强调国民的幸福指数绝对比单纯夸耀GDP增速更为进步。或许正因此,《2005年社会蓝皮书》才强调了一个观念,“有钱不等于幸福”。有钱等不等于幸福,就像金钱是不是万能的一样,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这个很“时尚”的观念,我想从反面来补充一下,那就是“没有钱也不等于幸福”。但是,当我看到这两个数据,即200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15元,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是1345元,顿时让我对农民的幸福感生了疑。农民,真是就那么不在乎钱,那么不需要钱吗?
  
   当然,幸福只是一种个人感觉,卖豆腐换来一根红头绳就使杨白劳和喜儿感到一位佃农的幸福,几句俏皮话就能使贫嘴张大民感到底层生活的幸福,普通老百姓中过几万元的大奖就会幸福得忘乎所以,而赢亏数亿美元还难以在比尔.盖茨心中荡起一丝涟漪。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个很简单的关于幸福的计算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原来,一个人的欲望越低,也就更容易品尝到幸福。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农民阶层高比例的幸福感所何而来。一言以蔽之,他们得到的是一种廉价的幸福。农民们并不是没有欲望,但他们非常清楚高层次的欲望与自身无缘,于是一点小小的恩惠就能令他们感到深深的满足。
  
   这次调查只涉及到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对于九亿农民而言,我以为代表性并不强。但即便如此,农民比城里人幸福的结论也存在无可回避的现实矛盾。按理说,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市居民,农民朋友应该知足常乐地呆在农村,如同置身桃花源一般,安享富足的农家生活和美好的田园风光。但现实的情况却根本不是这样,那么多的农民忍受了歧视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到城市打工。
  
   尽管我早已不再是农民,但我绝不嫉妒农民的幸福。恰恰相反,我为农民阶层如此高比例的幸福感感到悲哀和沉重。我甚至觉得,这种虚妄的幸福感并不具有多少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一味夸大农民的幸福感,是对中国国情的误读,也是对九亿农民的侮辱。
  
  
  
  幸福不幸福,究竟谁知道 ?
  
  
  
  日前有报道说,《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说是“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乍一看此消息,心中好生纳闷。按说这八成幸福人口已经囊括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自己既不是另类,更不是一小撮,无论如何也应该身处其中吧?可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被温软无比的幸福感包围着呢?
  
  虽然心中生疑,却不敢说出口。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没有调查怎能信口开河乱猜疑?人家可是调查过了的,不但取得了发言权,而且想必言之有据。
  
  于是把这事儿说给周围的人,既然是大多数人的感觉,那就相信大多数人的判断好了,就像央视《开心辞典》节目中的现埸求助。可是,人家听后的反应全都和我一样,一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懵懂相。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并不是我们不懂幸福,实在是我们缺少幸福!我们本来并不拥有的东西,怎么能让我们感受得到呢?
  
  然而问题的怪异之处就在于,明明你感受不到的东西,偏偏就有人调查得出来。不仅调查得出来,而且还有数据为证,不由得你不信。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是百姓自己看问题太简单、太浅薄,还是那些专家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
  
  俗话话,鞋子合适不合适,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脚没有思维,只有感觉,看来感觉未必不真实。穿鞋子的是自己的脚,而不是别人的脚,所以自身感受未必不准确。
  
  由此可见,有些事情本来并没有所谓的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鼓弄得那么玄乎,尤其是判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最真实、最准确、也最可靠。在这里,根本无需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无需繁琐的调查论证,甚至也无需翔实详尽的数据,只需做事的常识与做人的良知既可。
  
  有些专业人士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之所以总是与百姓的看法满拧,缺少的不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证技巧,而是尊重实际、尊重群众、与百姓感同身受的精神和态度。如果没有这一点,他们的知识再专业,也只能是虚枉的,是唬弄人;他们的调查论证再认真复杂,也只能是虚假的,是搞花架子;他们的数据再具体,也只能是虚伪的,是在玩数字游戏。
  
  拿眼下百姓幸福不幸福或占多大比例的百姓有幸福感这个问题来说,如果你平时就生活在百姓中间,你自然就有答案。如果你长期居于高楼深院,也只需到百姓中间走一走,便不难得出结论。干脆这样说吧,对这种有目共睹、尽人皆知的问题,只要你不是瞎子、聋子,或者不是傻子、骗子,就一定不会搞错,起码是基本判断不会错,要错就只能是有意搞错!这种有意搞错,是来自于某种外部压力,还是来自于内在利益驱使,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在下就不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