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天边落雨-个人文章】
网语让人一头雾水 网络流行语破坏语言规范?[贴图]
□ 天边落雨
2004-12-08 13:35
收藏:0
回复:0
点击:4554
“偶稀饭”、“表酱紫”、“PMP”,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和你这样说话肯定会令你一头雾水,但是如果你在网上的任何一个论坛里,就连初级的网友也知道它们的意思。这种语言现象已经渗透到一些青少年的生活中,他们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网络语言的演化,对中文语言的发展到底是一种进化还是异化?到底是值得推广还是要反对?
网上流行语令人犯晕
近日,记者在网络论坛上看到许多似懂非懂、密码一般的流行语,在摸不着头脑的同时,很有种被时代淘汰、落伍的感觉。网络流行语的更新速度使每个年度都有新的流行语成为主流,记者当年在论坛上猛灌水(发贴)时,也不过使用一些如“恐龙(丑女)”、“大虾(大侠)”、“886(拜拜了)”等这些20世纪80年代网络一族看来很低级的网络流行语。而目前的网络流行语已经变成了如“做人要厚道(电影《手机》里的台词,用来数落不发下文的版主)”、“沙发(通常含义是第一个回帖的人)”、“顶(支持)”、“偶稀饭(我喜欢)、“FB(腐败)”、“表酱紫(不要这样子)”、“弓虽(表示强的意思)、“摔锅(帅哥)”、“太e了(太恶心了)”等等让人难以理解的密码式的语言。
针对这样的网络语言,正上初二的小瑞认为,网络语言活泼幽默,既好玩又显个性,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她还告诉记者,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的。
“网语破坏了语言规范?”
一些家长提出,他们越来越不明白孩子在说什么了,经常蹦出的词他们都听不懂。那么,网络流行语是否会对我们的语言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不少网友表示,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有其适用的特殊条件,这种网络书面语和口头用语的差别很大,如果将网络语言用在口头表达中,会产生很多歧义,因此,日常生活中一般是不会使用这种语言的。
但是据了解,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出现在高考作文中,这些文字当然让不经常上网聊天或发贴子的老师们看起来一头雾水。昨天,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位老师,她们基本都认为,这种网语是对语言规范的破坏,是一种语言污染,因此,都不赞成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这种语言。一位老师说,偶尔在特定的人物对话时,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网语是可以的,但网语绝不能滥用,特别是在没有任何相关语境时使用这种语言,肯定会让人不知所云。
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韩宝育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满足了特定的交际环境,能推广并被应用是有足够理由的。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势必要向其他领域渗透,这也是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远远没有影响到现有语言,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促使其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作者签名: 天边落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