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jlyjlwh200-个人文章

足迹(27)--难忘的乡村生活

jlyjlwh200
2004-12-08 08:20   收藏:8 回复:11 点击:4317

   
  2004年12月8日
  
  温河所在的学校,仅有几名教师,200名左右学生。简陋的教室,平淡的环境,多少天也难得看到报纸。显得是那样的僻静、那样的闭塞、那样的与世隔绝。平时的日子就是上课,虽是“文革”时期,全国不抓知识学习,可是农民毕竟是农民,他们所希望的还是自己的后辈有知识,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因此,这里的教学既适应了大气候不狠抓,又适应了小气候,认真抓。
  学校虽小,但也很正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每天教师的一场篮球赛必保。有时和生产队的社员赛;有时与初中班的学生赛。男教师正好能凑上五人,因此不允许任何人缺席。球越打越有瘾,一天不打球,就扫兴得很。
  温河戴近视镜(那时好像还没有隐形的)本不宜打球,可有瘾,也因此打碎了好几个镜子,有几次将眼睛旁都扎出了血,但是没脸,还照玩不误。太阳交通闭塞,换镜子必须到吉林市或长春市,温河为了免去这些麻烦,就准备了好几副眼镜,以备用。有时和学生打完了,就和社员打,打上了瘾时,还一天打过四场。
  好在工作要求的不严,只要把课上完,别的都好说。那时可不用减肥,生活条件差,下班后,还要自己去种菜,去打柴,活多着呢。有多少肉,够折腾的?温河那时体重仅有105斤,但可是真有力气。
  在太阳的日子,最有趣的、也是每周最盼望的周六。下午作为学校的法定活动时间。响水河不冰冻的日子,男教师找到一些玻璃瓶子,里面装好炸药,封上口,安上捻,来到河旁,将装炸药的瓶子放到河内的树根底下,用火点着药捻,瓶子如炸弹一样爆炸了。接着被炸死的小鱼全漂在了水面上,三五个瓶子就可炸到半水桶鱼。现在想起来有些太残忍了,大鱼吃了可以,那小鱼多可惜呀,难怪现在河里都没了鱼,是人类自己造的。
  鱼拿回来后,做饭做菜的活就由女教师承担了,男教师不是打球,就是摔扑克,那时不打麻将。饭菜好后,一顿美餐就开始了。教师们喝酒喝得十分豪气,从不用酒盅,皆用大碗干。李复老师一气可闷两大碗白酒,足有2斤,而脸越喝越白,如果让他慢慢喝,他就不喝了,喝就用大碗一气干完,是大家公认的“酒仙”。温河确实从来未看见他喝醉过,他应该是温河今生见过的少数能喝酒的人之一。
  温河平时伙食极差,就是想吃块豆腐都得用每年供应的那几斤酱豆去换,更不用去想吃什么美味佳肴了。但只要不懒,同样有美味可餐。河里、水库四季都有鱼。春季开河的鲫鱼最为讲究,用挂子半天功夫即可捕获一二十斤;夏季稻田蓄满了水的时候,可在稻池口上放上蓄篓(当地一种用柳条编的捕鱼工具),一宿就可装满篓子。小鲫鱼啦,小青林子啦,拿回收拾好,用油一煎,真是要多香有多香,要多脆有多脆,纯粹的绿色食品。
  秋季稻田放水时更为可观,几斤重十几斤重的大鲇鱼早已随水进入稻田,水一放,全露出了水面,无法逃跑了。但捉鲇鱼也很不容易,浑身极光滑,用手是绝对抓不住的,人们就发明了用刀具砍鱼背的方法,十分奏效,一砍一条,从无虚发。收获大时,一早晨可砍100多斤。那时人们还挺狂的,不愿吃鲇鱼,说有土腥味。现在大鲇鱼卖到十几元二十几元一斤,稻田撒化肥、撒农药,别说鲶鱼,就是任何小动物都没有喽!真惨哪!!
  冬季有些人可就不安分了,到水库去偷鱼,多次与水库管理人员刀枪相见,多到几十人群欧。他们的办法想绝了,在冰面上凿两个窟窿,将鱼挂子下到水里,怕找不到挂子,就将手电筒拴到挂子上。顺着手电筒的亮光找挂子。
  温河曾经被公社抽去专门调查了解群众偷鱼的情况。他们吓坏了,如查出来,就会上到阶级斗争的线上。轻则批斗,重则以阶级敌人论处,一辈子都难以翻身了。通过调查,温河发现群众也真是穷蒙了,没啥来钱道,没修水库时,人们随便打鱼,还有些小收入;水库修成了,不仅占了生产队的地,还断绝了他们的衣食,着实可怜。于是温河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没,帮他们蒙混过关了。
  从家到学校有三华里路,路旁是一条小水沟,常年水流不止。一天下班后,温河见水沟内小鱼直在水面打漂。于是就在上游用泥将水堵住,下游水就干了,鱼在沟底乱蹦乱跳。不一会儿就都躺在沟底大喘气了。到人家借了个水桶,足拣了十来斤鱼。正好那天家中来了客人,免去了无菜吃的尴尬。
  太阳那地方,周围是山,村中四周全有小河沟。因此温河一犯馋就想法去抓鱼,温河耐性差,嫌钓鱼腻歪人。可他有自己的土办法,拿个土篮子,那时河旁全长满了小树,鱼白天基本隐蔽在树根下。用土篮子向树根下一撮,就能捞三五条小鱼,撮它几十撮,就弄个几斤,小小的收获足够美餐一顿了。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