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儿童乐园的园长-个人文章

中国孩子,你们怎么啦?

儿童乐园的园长
2004-12-05 21:44   收藏:4 回复:24 点击:5758

    我妈妈带我看了这篇报道后,我真的很伤心,真的好担心的!刚才刚看过姬姐姐转载的郑渊洁的事,我真的为现在中国的孩子担心呢,我也是孩子啊-妈妈说的!
  
  =========================================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夸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与该实验的上百名3到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
  
  某幼儿园小班开展了这样一项活动,A班的家长带了一块蛋糕去B班,“小宝宝,阿姨有好吃的东西,你跟阿姨走,阿姨就给你吃,好吗?”测试结果,班中的一大半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吃着蛋糕,跟着陌生阿姨走了。
  
  从这些测试来看,中国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令人担忧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后果呢?
  
  细细想来,这跟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中国儿童习惯听命于包括父母、老师在内的外界力量,自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有了诱惑,本能决定了他的行为。再者,中国目前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受到父母祖辈太多的宠爱,一切都是围着他们转,他们需要的东西从来不需要他们忍耐,因此他们已经不习惯于忍耐。
  
  在第28届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加快乐!专家指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有关。期望值过高,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
  
  日本的学校提倡的是“生存教育”,以教育孩子能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环境为主,而我们中国的学校提倡的是“创新教育”、“成功教育”。笔者认为,就是这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把孩子的笑容给消磨掉了。
  
  某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要求孩子们利用废物自制一辆牛筋小汽车,也就是利用牛筋的弹力使汽车行驶,不仅要做工好看,到时还要比赛看谁的汽车行驶的距离远。按理说这是很好的一项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有益活动,可是我们的孩子行吗?更为关键的是,孩子们不是抱着玩的心理去做的,而是谁都想成功啊,谁都想能拿个奖啊。于是,孩子们动员家长一起来创新,有的与爸爸一起做,有的甚至祖孙齐上阵,“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一起来完成一辆小汽车的创作。大多数的孩子与家人一起都做到了十一二点才大功告成。这样的创新教育,这样的成功教育,孩子们能笑得出来吗?能快乐吗?甭说孩子快乐不起来,有家长戏谑说这哪是比孩子的创新能力,这是在比谁家的爸爸有创新能力啊。而真正让孩子将来必备的适应社会适应自然的能力孩子们有吗?十二年前中国孩子曾经和日本孩子有过一次挑战生存的竞赛,十二年后,有人说,中国的孩子一点都没长大!
  
  中国孩子,你们究竟怎么啦?
  
  

作者签名:
我是小宝~~~~
可爱的化身,园长的哦哦

转载[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