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jlyjlwh200-个人文章

足迹(20)--成家后的艰辛

jlyjlwh200
2004-11-29 08:42   收藏:9 回复:15 点击:3856

   
  2004/11/2920)
  
  1969年1月5日,温河被正式分配到了大岗公社,这是个号称“小西藏”的地方,山高路远;人们生活贫困;交通极不发达,不通任何车辆。人们外出,都要到岔路河坐汽车、或到双河镇坐火车,到这两个地方都是四十华里;那时自行车全公社也没有几台,出门就是用步量。
  正好温河的大舅哥在双河镇火车站上班,温河报到那天,正巧大舅哥认识的大岗子供销社一辆大马车老板子,到双河镇去拉货,温河搭上了大马车,免去了步行之苦。
  可是,数九寒冬坐在马车上,也冻得浑身发抖,手脚像猫咬般疼。那也得坚持,想下车走走还能暖和一下,可是又跟不上马的步伐,也就只好挨着冻了。到大岗鞋冻得都难以脱下来了。
  到大岗一看,虽说是公社所在地,其实就是供销社有一栋砖瓦房;连公社的办公室都是“土洋结合”的房子,即墙是用泥草插的、房盖是瓦的。
  就是这样一个破地方,温河还没能留下,又被公社下派到大岗子最偏僻最贫穷最落后的距离大岗子还有10多里的北极大队学校任教。
  温河到此一看,环境倒是不错,山清水秀的;可是看到这里人们的生活状况,就感到和环境极不协调了。
  人们住的是狭窄的茅草屋;穿的是破衣烂帽。尤其那妇女穿着浑身污渍的衣服,也不结扣,用双手一挽,趿拉个破鞋片,头不梳、脸不洗地走东家串西家的。家家都不讲卫生,走进院内,猪屎狗屎人屎连成片,稍不留意,踩得满鞋都是;锅上的污垢有三寸厚。
  这个地方的水土还不好,据说核桃树多的缘故,正常人都是大粗脖、大骨节,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更为严重的是傻子哑巴等残疾人多达十分之二,一进村就能看到不少冬季在大道上光腚耍的傻子,歪脖子劣嘴、哈拉流星的、半语子的随处可见。有的家里好几个都是傻子或哑巴的,真是遭心。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水质不好是其一,更主要的是近亲结婚和性混乱。人们性生活有点乱,曾被外地人讥笑为“汪子营,X没腰,干不着,是熊包”。
  学校就是一栋草房,教师多半是本地的民办教师,挣着大队给评的工分;公办教师就是温河夫妻二人。
  鉴于这种状况,已年满21岁的温河不得不考虑结婚的问题了。
  要成个家又何谈容易?温河两人第一个月工资,加上冬季采暖费,开了80多元钱,温河手中第一次有过这么多钱,高兴得什么似的,可是春节回一趟家就花得分文皆无了。温河家当时的生活已有所改善,可是温河的父亲就是抱着不管的态度,硬说没钱;母亲干着急,但说了不算。最后还是母亲向两个哥哥家要来四十多尺布票给了温河,作为结婚的全部投入。
  就这样,温河的婚事任何形式都没有搞,回到北极,到公社登了记,将两个人原来在学校盖的被子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温河常说自己的婚礼可称世界上最简单的婚礼,简单到没有婚礼。
  大队领导帮助温河找了一家比较而言算干净的人家,租了一铺北炕,一年费用10元钱。房东不仅和温河同姓,而且两人中间的字都是一样的,但是老人毕竟比温河大30多岁,不能以平辈论处,还是叫了大爷大娘。
  他们全家四口人住南炕,温河两口子住北炕,温河用一个破被单子做了个幔帐,晚间放下。老头和老太太都是肺气肿,整夜咳嗽不止,使人无法入睡;早晨起来一看,屋地两大摊黄痰,真是令人作呕。一个儿子还是弱智,斜个眼、歪个脖,整天酣水直流,说话口齿严重不清;但品质还不坏,是个比较老实的傻子。
  温河的妻子将两人在学校盖的被褥重新拆洗干净,就算结婚的新被褥;花了2元钱从供销社买来个一米见方的大木箱子,就算是衣柜;花两角钱买了个50公分长的小木箱子当作了碗架柜;岳母给拿了几个碗和盘子,还有几双筷子,这就是温河结婚时的全部家当,就是温河结婚时的悲惨情景。
  北极当时还没有电,晚间没灯,温河就用小碟子放点豆油,里面放个棉花捻,点着就可以了;后来强从学校拣来个墨水瓶,做了个小煤油灯,可以买点煤油,省下些豆油,每天就用这个取亮。
  吃得更不好,供应粮得到10里外的公社粮店去领,没有任何运输工具,都是用肩膀抗。供应的细粮极少,多半是玉米面和苞米馇子,高粱米都成了好东西。玉米面实在不好做,就起出粮票,用粮票和钱到老百姓那换点小米吃。
  但不管怎么样,经过苦难多次折磨过的温河仍然感到十足,因为现在毕竟能吃饱肚子了。
  农村当时哪有卖菜的?温河刚成家,一点菜吃都没有。邻居见小两口很可怜,经常送些白菜、土豆等;但那时的农民生活更贫苦,粮食不够半年吃的,菜还得留着救命呢,哪有更多的来救济你?
  记得那年春天,温河妻妹来了,看到姐姐家来到这么个偏僻的地方,且生活如此贫苦,进屋就痛哭不止。回去时正赶上生产队大车出差,半夜搭车由温河给送到双河镇。
  温河看到市场上卖的大葱翠绿,高兴万分。花1元钱买了10斤。回来时就没有来时幸运了,没车了,只好一个人背着大葱往回走。50里地的路程,走得温河又饥又渴又累。累了坐路边歇会儿;渴了到老乡家找点水喝;饿了就吃两个葱叶充饥,走了5个多小时才到家。
  累是挨了,可是感到十分值得,因为就这10斤葱,温河两人省着吃了一个多月,解决了无菜之苦。
  北极山林茂密,那时正是文革,管理不严,老百姓都砍好树烧,带点节子的都嫌不好劈。秋季上山把树砍倒,春天运回来,美其名曰“站杆”(意即站着死的树)。那些树高达六七米、直径大碗口粗细,都是好木材。
  温河从来没在山区生活过,哪里有这些经验,更不敢上山去砍。后来大队领导就批准温河烧学校的柴禾,学校的柴禾也是大队给的。现在想来那时真是个废物,有了木柴,又不会劈了,还没有引火柴,每顿做饭都引不着火。
  房东就告诉温河如何劈柴,还告诉他,野地里蒿草遍地,随便割些来引火就够了。经过三番五次的努力,温河夫妻终于走上了生火做饭的正轨。
  那时全屯子就是一口井,在屯中央,各家吃水都到这井来挑。夏季还好,冬季井的四周全是冰,弄不好,轻者摔倒,重者即掉到井里。
  打水也是技巧活,水桶放到水里,经常漂着,灌不到水,得顺劲一播才行,温河学了许久,才学会。
  温河租人家房主,自己没有水缸,所以只好用房东的水缸了。这样两家的吃水温河就全包了。一担100多斤的水,开始温河的肩膀压得生疼,而且还找不好平衡。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跳起100多斤的水,也能行走如飞了,一里多地的路程也从来不歇气儿。
  春天种地时,大队给温河分了几分菜地,还有学校后面的园子也给了温河种。温河种了玉米、土豆、豆角、茄子、辣椒等等,到了夏天温河总算有菜吃了。
  那时猪肉非常便宜,带骨肉一律8角4分钱一斤;方子肉(去骨的)一律1元钱一斤;鸡蛋8分钱一个。可是一般情况下,既不敢买,也不敢卖,被抓住就以搞资本主义论处。那年冬季,温河家实在没有油吃,就从一个社员家偷偷地买了10斤方子肉,全部熬成了油,解决了半年没油的苦难,幸好无人知晓,侥幸过关。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